
传法理文德,写锦绣华章。2025年4月20日上午,“中伦文德杯”第四届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颁奖仪式暨第五届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

图为“中伦文德杯”第四届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颁奖仪式暨第五届大赛启动仪式现场。
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黎四奇教授主持仪式。知名法学家张文显、江必新、张新宝、姜明安、胡云腾、黄文艺等参会。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升元、北京中伦文德(长沙)律师事务所主任田学军分别代表承办单位和捐赠单位致辞。
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张文显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法律写作的变与不变》为题做了主题发言。他指出,五年走来,法科学生写作大赛硕果累累,为当代法学教育塑造了一个新标杆。新一代人工智能横空出世,并在不断重塑社会运行的逻辑,法律写作也迎来重要改变,这包括:研究领域的拓展——从“传统法学”到“数字法学”;写作方式的更新——从“人脑驱动”到“人机协同”;法律方法的迭代——从“法律思维”到“算法思维”。但法律写作也有其“不变之道”,这包括警惕算法黑箱,恒守公平正义;寻求匠心创意,消解AI幻觉;探幽法理智慧,回归人文经典。法律人应当拥抱技术,但不盲从技术。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正义的初心,法律当永远是公正与善良的艺术。

图为张文显教授作主题发言。
在颁奖环节,由与会嘉宾为获奖代表颁奖。本届大赛最终确定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3名、优秀奖10名、优秀指导奖2名,优秀组织奖2名。

图为张文显教授为法学论文组一等奖获得者朱骊安颁奖。
其中,华东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朱骊安《论违约金的惩罚功能与责任控制》获得法学论文组一等奖,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张文显为其颁奖。华东政法大学王润泽《贝汇丰诉海宁市警察大队交通管理行政处罚案评析》获得案例评析组一等奖,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特聘教授江必新颁奖。四川大学肖杨、华东政法大学徐鹏程获得法学论文组二等奖,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胡云腾颁奖。中南民族大学巴合努尔·巴哈提别克,陈佳妍、陈怡景、张沁榆三人共作分获案例评析组二等奖,湖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大赛组委会成员姜明安颁奖。浙江大学冉婷匀、西北政法大学牛世杰同学获得经典书评组二等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大赛组委会主任张新宝为其颁奖。
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芷维、中国政法大学黄日昕、湖南大学/北京大学万以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张宇恒、苏州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周芷悦、河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谭尹傑、中国政法大学王思远、中国海洋大学季嘉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蔡佳玉获得法学论文组三等奖,大赛组委会成员单位代表、《中国法学》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黄文艺教授进行颁奖。中南大学刘宏昕、东南大学刘畅、西南财经大学杨时恒、浙江工业大学金子涵获得经典书评组三等奖,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升元其颁奖。

图为黄文艺教授为法学论文组三等奖获奖者们颁奖。
中南大学彭中礼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杨帆教授获得优秀指导奖。北京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李敏为获奖单位代表颁奖。北京大学法学院、东南大学法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湖南大学法学院湛建云副院长颁奖。 北京大学朱骊安同学代表获奖学生发表了获奖感言。他感谢大赛对青年学子的呵护与关切,总结了大赛中的收获与提高。中南大学彭中礼教授作为优秀指导奖获奖代表发言,分享了指导教师的心得。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史诗作为优秀组织奖获奖代表发言,倡言法学教育应“打破壁垒,协同育人”,共建“东西协作、南北互通”的法学院校育人新格局。
之后,进入主题讨论环节。大赛组委会主任张新宝教授主持召开了“案例写作指引的撰写体例”的研讨,发布案例写作指引初稿,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胡云腾进行与谈,共同完善案例写作指引。研讨结束后,由大赛组委会主任张新宝教授做总结讲话并宣布第五届大赛启动,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于2019年创办,每年一届。 大赛由湖南大学法学院发起并承办。比赛旨在推进法学教育改革,提升法律写作水平,培育时代英才。四届大赛中,共有3900多篇文章参赛,4000多名学子竞秀争雄。
责编:尹丽
转自|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