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院新闻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院新闻 >> 正文

彭中礼:笔耕法学创新境 共攀科研学术峰——第四届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优秀指导奖代表发言

时间:2025-04-23 浏览量:

文|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彭中礼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仁们、优秀的同学们:

   大家好!最美人间四月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作为优秀指导老师代表发表感言。在这个充满荣誉与喜悦的时刻,我心中满是感慨。中国古人曾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我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过程中的深刻体悟。

   法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学科,宛如一座宏伟的大厦,每一块砖石都凝聚着历代学者的智慧与心血。而法学写作,便是我们在这座大厦中添砖加瓦、探索未知的重要途径。湖南大学法学院承办的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为法科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使大家得以充分展示自己在法学领域的思考与研究成果,成为自我表达的重要渠道。我能够参与其中,并见证学生的成长与收获,深感荣幸。



   回顾指导过程,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旅程。起初,面对学生在选题时的迷茫与困惑,我不断地开导与指出方向。我深知,一个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关键。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不是给其一个确定的题目,而是要锻炼其寻找选题的方法。正如笛卡尔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为重要。我们一起在浩如烟海的法学文献中穿梭,从社会热点案例中挖掘灵感,在一次次的讨论与碰撞中,逐渐明晰研究的具体问题。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有在资料收集上遇到瓶颈,有在论证逻辑上陷入混乱,还有在语言表达上不够精准。每当此时,学生可能会有一丝的倦怠。我会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话语去鼓励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克服可能的重重困难。同时,我也积极与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与见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完善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思维往往更加活跃,他们常常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颖的观点,这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教学相长,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论文写作大赛,不仅是对学生们学术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创新思维的检验。法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法学领域,创新同样至关重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对传统理论的解读与重复上,而应该积极关注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挑战,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新问题。在指导学生论文写作时,我始终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学生在研究中引入了跨学科的知识,将法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甚至于人工智能等学科相结合,为解决法律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也观察到,有的学生对新兴的法律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司法等,展现出了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创新精神,这让我从中看到了中国法学更美好的发展未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深厚的学术积淀作为支撑。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我也注重培养他们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学生们通过系统的学习法学理论,不断研读经典著作,不断深思熟虑学术问题,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这样,他们在面对复杂的法律问题时,能运够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有创新性地解决方案,这是我最希望也是最欣喜地能看到的事情。

   今天,站在这里,看到自己学生的努力与付出收获了荣誉,我感到无比欣慰。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整个团队的荣誉。这份荣誉,离不开评委专家们的关心,离不开湖南大学领导们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学生的勤奋与努力。在此,我要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也要对今天所有获奖的同学们说,这次获奖只是你们学术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法学的世界广阔无垠,等待着你们去继续求索。希望你们能够保持对法学的热爱与敬畏之心,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努力与学子们一起成长,共同探索法学的奥秘,为推动法学教育的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法学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衷心祝愿湖南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法学论文写作大赛越办越好,衷心祝福各位领导、专家幸福安康,祝愿天下莘莘学子们心想事成!

   谢谢大家!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