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生事务 >> 学子风采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生事务 >> 学子风采 >> 正文

捷报 | 湖大法学院学子三项目入选2021年度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时间:2021-09-02 浏览量:

编者按:在今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湖大法学院总共有10个项目获奖,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5项、校级2项。近期我们将持续发布这些项目介绍,祝贺获奖同学。也期待更多同学加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2021年8月24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了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湖南大学法学院本科生金博涵、曹炉丹主持申报的创新训练项目与朱雨欣主持申报的创业实践项目入选,项目分别由罗英、王文胜与蒋海松老师指导。本次项目入选,是我院学子学术创新创业能力的集中展示,也是我院注重本科生培养,坚持开展学术创新训练与创业教育的成果。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简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原则,旨在通过资助大学生参加项目式训练,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敢闯会创的意志品格,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项目主题: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府际合作行政模式探究——基于营商法规范群的实证分析


项目负责人:金博涵(法学1905班)

指导教师:罗英

项目成员:石佳乐 张姝雅 钟烨 陆思辰

金博涵同学

项目背景:本项目承接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优化营商条例》实施背景下湖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挑战杯竞赛项目“后疫情时代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湖南省电子化行政审批实践调查”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索“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两大主题的细微联系。结合“方法研究”与“场景研究”,尝试探究“优化营商环境”视阈下府际合作治理的制度样态与现实进路。

项目内容:“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我国营商规范多层级建构已初现端倪的现实场景下,从制度规范出发,做出检视法治环境的应有努力实有必要。本项目以法规范群为样本,以实证分析为切入,归纳营商环境中府际合作的规范品格,把握规范信息中府际合作模式的演进趋势,进而对已然显现的规范缺憾和制度抵牾进行补强,并由此提出规制路径,尝试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合作型进路”。

个人心得:事实证明,无论本科生科研“揠苗助长”论如何甚嚣尘上,创新创业项目都已成为衡量本科生学习成果、决定本科生就业与升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就个人而言,只有不断在实践和阅读中发现问题,不断在诘问中推翻已有观点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形成具有创见的项目构想。就法学院系而言,只有形成学术技能训练与学术成果传承的培养体系,才能真正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希望更多老师能够参与到对本科生科研的指导中来,也期待更多同学能够参与到类似的“前置性”学术训练中,在体验中感受,在训练中蜕变。


项目主题:基于学生反馈的鉴定式案例教学本土化研究



项目负责人:曹炉丹(法学1902班)

指导老师:王文胜

项目成员:吕燕纯 夏璐佳

曹炉丹同学

项目背景:鉴定式案例研习方法源自德国,是一种先假设所有可能的情况、再逐一与事实进行比对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的分析方法。鉴定式案例教学围绕鉴定式案例研习课程展开,教学效果出众,逐渐成为我国各大法学院改革的方向和潮流,但还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本课题基于学生参与鉴定式案例教学的反馈,试探究鉴定式案例教学在国内进行推广的合理模式,以及本校法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2020版)中案例研习系列课程的实际展开方法。

项目内容:为着力解决鉴定师案例教学本土化过程中的困难,本项目主要从本土化实践、学生反馈以及教学方案等三个角度出发,具体研究以下四个方面:总结其他高校鉴定式案例研习教学实践,总结本校鉴定式案例研习教学实践,收集学生关于鉴定式案例教学的反馈,最后提出鉴定式案例教学本土化的具体方案。

个人心得:此次有幸能在王文胜老师的指导下,和吕燕纯、夏璐佳同学一起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我感到很值得。首先,大学生科研是一件处于大多数同学的舒适圈以外的事情,能积极参与就是一种自我突破。其次,这个过程能够锻炼自身的学习、实践、协作能力,提升个人素质,这些也自不待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将在校大学生的视野拔高,与全校各院系相通,从学科角度出发聚焦社会中需要关注的重要角落,提升认同感的同时,也为创新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项目主题:非遗产品“淑禾福”的商业计划与法律保护 ——兼论非遗产品法律保护路径的优化



项目负责人:朱雨欣(法学1905班)

指导教师:蒋海松

项目成员:王淑禾(金统院) 欧阳洋(信科院) 邢曦戈(金统院) 唐道智(土木院)

朱雨欣同学

项目背景:今年是《非遗法》颁布实施的第10年。10年来,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蓬勃发展,在相关部门主导以及院校、企业、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力量的通力合作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下,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不断深入、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保护传承机制有效运行、活化实践日趋丰富。同时,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也面临不少困难,知识产权、IP授权、传承人老龄化、非遗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一直是业内关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及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我们利用相关技术,引入法律保护非遗文化,希望能够以这个项目为基础打造非遗文化保护的新局面。

项目内容:本项目基于非遗文化保护的目的,将法律实际内容融合入商业计划,我们成功引入法律知识保护非遗文化的传承,分析通过法律保护非遗文化的可能性,优化非遗文化法律保护的路径,研究法律保护非遗文化的方式。本项目已成功注册非遗品牌“淑禾福”,并将中医药文化与非遗文创行业相融合进行产品研发,现在已有通过国家质检的两样产品:“淑禾福·草本”护手霜以及“中医药高科技·灵芝”修护面膜,目前已获两万四千余元销售额。我们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传播模式受限、创新能力不足和中医药发展困顿等三大痛点问题,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非遗传承人、高校师生、社会大众三方搭建非遗文化传播及创新孵化平台。

个人心得:很荣幸在蒋海松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学术素养的提升是我所获得的最大的成就,用法律保护非遗所涉及的内容与知识产权法相关,此为大三学习的课程内容。在撰写项目商业计划书过程中,我进一步学习了知识产权相关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感受法律专业知识的重要。此外,我的项目成员分布在学校五个不同专业,大创项目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协同发展。我与学校其他四个专业的同学共同努力,开发小程序、了解财务报表等知识的摄入,对我的综合素质也有了较大提高。希望有更多同学能够参与这类赛事,特别是积极与其他院系同学共同合作,获得个人能力上的提升。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