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校友与发展 >> 校友风采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校友与发展 >> 校友风采 >> 正文

选择与挑战

时间:2018-04-01 浏览量:

陈必钊

“岁月悠悠,往事如昔:同窗四载,廿年别离:相聚母校,追忆芳华”。毕业二十年的呼唤,让一直在旅途中的我停下脚步,把思绪重新拉回那已逝去的芳华岁月,回味那酸甜苦辣的心路历程。二十年来,我辗转于国内多个大中城市,经历了金融领域的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和不同岗位。值此毕业二十周年聚会之际,我怀着感恩的心,将大学毕业以来的几次重要“选择”向母校师生作简要汇报,同时也算是对自己二十年来心路历程的回顾总结。

难忘的基层历练

二十年前,我带着父母的希冀和母校的期许,迈出校门,在检察机关和银行之间,选择了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为该行福建省分行自成立以来招收的第一批应届毕业生中的一员。经过短暂培训,和其他34名毕业生一起奔赴各区县支行,进行为期一年的基层锻炼,锻炼表现作为二次分配的重要依据。我被分配到省定贫困县光泽县。该县地处经济落后的闽北,是当时福建省内唯一的铁路——鹰厦线入闽的第一个县。县城只有一栋高于10层的建筑物,大多为老式的民房。刚到这里,我的心理落差很大,但当地淳朴的民风让我落寞的心理得到了稍许的安慰。就在这个偏僻的县城,我结识了另一位校友,她后来成为了我的终身伴侣。

在这短暂的一年里,我先后在资金计划、财务会计、柜面、信贷等多个岗位学习,跟随岗位师傅深入每个乡镇、每座粮库实地调研,深深地体悟到粮食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做好信贷资金和粮食安全监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我深入研究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撰写的多篇调研文章被所在地区南平市金融学会金融理论研讨会评为“优秀论文”,并先后在《金融时报》、《福建金融》等刊物上发表。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年后,因为考核优秀,我被分配到省分行机关工作,这也是我职业生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感谢时任领导的知遇之恩,同时也感谢母校的多年培养,让我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逆境中的选择

1998年,我进入省分行办公室工作,成为一名文字秘书。没有机关工作经验,我就从最基础的信息简报、行务动态等内刊编写开始做起,然后参与各种文件的核稿,以及工作总结、领导讲话等重要材料的起草工作。为充实纪检监察工作力量,2000年,我作为单位里唯一具有法学教育背景的员工,被调整到监察室工作。如果说,办公室的文字工作让我养成了严谨的工作态度,那么多年的纪检监察工作则让我的工作作风更加廉洁朴实。两个岗位的不同要求让我受益终生。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干部,我对当时的工作状态原本已经很知足了,但2002年竞聘上岗的失败,让我对大学毕业以来的五年工作和一直秉承的人生态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如果没有这次挫折,也许我一辈子就这么度过。2003年,总行公开向全行系统招交流干部,我踊跃报名。幸运的是,顺利通过面试并交流到总行工作。在这个新的平台上,我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我受部领导委托,负责全行业务合同系列文本的制订工作,搭建相关框架体系和管理架构,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我大学毕业以来最值得骄傲的一项工作。该项目后来被总行评为“年度考评单项奖”。

所有的付出与努力终究会得到回报。我先后被总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授予“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作为2005年度“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候选人上报国家人事部。

压力中的学习

短暂的交流时光转瞬即逝,三年后,我选择加入一家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一兴业银行工作。商业银行全新的业务模式、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对于即使已有十年工作经验的我,仍有不小的挑战。及时调整心态、适应新的工作,便是当时唯一的选择。我认真查找不足、加强学习、弥补短板,并撰写了缓解工作压力方面的理论文章,相关研究成果刊发在《金融经济》上。

为了接受系统教育,我开始准备MBA全国联考,并以较好的成绩考入了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在校期间,我系统学习了会计、金融等方面知识,弥补了知识结构的不足,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三年来的努力学习,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改善了我的知识结构,而且通过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让我连续多年被单位评为“优秀员工”。2008年,我被福建省人事厅评为“高级经济师”,这为我将来的再次择业增加了重要筹码,同时也为自己的履历增添了一项靓丽记录。

“三进三出”的借调

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借调到中国银监会工作。我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努力调整自己,适应新的角色,同时沉下心来,认真学习各种监管法规和行政规章,学习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细致分析和监测银行业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积极参与部分监管规制的制定和监管报告的起草工作;跟随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发挥自己多年银行实务工作经验的长处,协助化解银行业风险。

借调期间,我认真负责,勤勉敬业,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正因如此,我先后三次借调,经历多个部门和多个岗位,前后时间合计长达五年。

在银行业最高监管机构里,我聆听到了监管高层对监管政策的权威解读、银行家们对银行业风险的深刻论释:全程参与了部分监管政策的制定,对监管思路和监管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银行业风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风险处置经验;看到了监管者的敬业精神、专业能力,以及敢于担当的监管态度,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幸参与其中部分监管工作,见证了中国银行业五年间的快速发展,是我职业生涯中难得亦难忘的宝贵时光。

银行业“老兵”的再出发

如果说,2007年从政策性银行跨入股份制银行是一次转型,那么从银行业切换到保险业就是一场自我革命。2017年,我递上了饱含深情的离职信,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挚爱的银行业,离开了熟悉的北京,来到香港这座陌生的国际大都市,投身到保险业。一个从未从事过的行业、一座从未驻足过的城市、一种从未接触过的社会制度,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来说,又是一场更加艰巨的挑战。在新征程上,我将铭记母校“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校训和师长们的淳淳教海,秉承“勤奋、求实、团结、奉献”的精神,不忘初心,重整行装,继续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陈必钊,男,湖南财经学院法律系经济法931班班长,中央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先后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银监会等单位工作,现供职于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合规部。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