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蒋海松老师“音乐的政治关怀与法律奇缘”沙龙走进湖南师大

时间:2018-05-14 浏览量:



  5月2日晚7点,由湖南大学法学院蒋海松副教授和著名音乐评论人米克老师共同打造的《音乐的政治关怀与法律奇缘》沙龙在湖南师范大学至善楼305教室顺利举行。

蒋海松老师研习法律,却也对艺术领域颇有兴趣,试图将严肃的法律与灵性的艺术结合在一起,首创“法律与艺术”系列课程受到广泛欢迎,今年获邀在湖南师大开课,这也是我院开设的第一门跨校课程。

  米克老师系湖南省首家音乐专业电台——长沙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台知名主持人,资深古典音乐DJ,音乐评论家。接触西洋音乐三十余年,家藏唱片巨万,现场观演数百场,对音乐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在喜马拉雅开辟有个人栏目“米克音乐时间”。

课堂一开篇,蒋海松老师介绍了音乐的神奇魅力,举例呈现了音乐的力量,提出音乐也是广义的文化,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之后,他讲述了法律起源-成长-归向的音乐解读;中西音乐与法律传统比较及暗合;乐教与法治;音乐的政治诉求四个主题。分析了法律自起源到发展都与音乐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律”本身兼有音律和法律之意,出身法科的音乐人和学音乐的法律人也在所不少。



  蒋老师重点介绍了音乐在东西方的社会功用。重视外在规范的法制与重视内在精神培育的乐教是人类社会两种主要治理模式。中国古典礼乐文化则将两者融为一炉,《礼记》所谓“乐由中出,礼自外作。”西哲柏拉图等将音乐称之为对灵魂教育,重视用音乐培育法律的精神。在音乐的发展史上,音乐可以推动社会运动,维护自身权利;音乐可以用来宣传政治理论,成为政治工具;可以用来反抗旧体制,作为一种政治抗争的手段;可以用来表达情绪,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世界。音乐本身就是一场革命。尤其是,近现代音乐更是表达政治诉求最常见的艺术形态。鲍伯·迪伦(BobDylan)的音乐与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同台,一起推动民权运动。从爵士乐中的黑人种族问题,到当今音乐中的女权主义,音乐都有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功用。



  米克老师以音乐分享的方式具体展示许多音乐作品的政治关怀。如美国民谣与民权运动先驱Woody Guthrie在他的木吉他琴板上贴着的那个极其具有标志性的著名标签“This Machine Kills Fascists ”,立志以音乐扫除法西斯。再如德国老牌金属名团Scorpions“蝎子”传世杰作Wind of Change,即《变革之风》以曼妙的旋律、诗意盎然且又深邃的歌词以及高亢激越的歌唱预示了东欧剧变。

  他还介绍了承接Woody精神衣钵的Bob Dylan、Joan Baez、Judy Collins、Suzanne Vega的音乐作品及其社会贡献,重点分析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鲍伯·迪伦(Bob Dylan)音乐发展过程。

鲍勃•迪伦的成名曲是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答案在风中飘》(Blowing' in the Wind),表达了对美国越战的抗议,他也因此树立起政治抗议者的形象,被认为是民权运动的代表。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举行了几十万人的民权大游行,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撼动世界的《我有一个梦想》,迪伦和多位著名歌手在此生最浩大的场面一起大合唱了《答案在风中飘》,这首歌成了民权运动的代名词。在新港民谣节上,一直为民权而巡回演唱的“自由歌手”彼得•西格和“民谣皇后”琼•贝兹,在音乐节的最后一夜合唱了《答案在风中飘》。2016年,BobDylan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瑞典文学院称为堪比荷马的“最伟大的在世诗人”。



  两位老师联手带来了一场法律、政治与音乐艺术的学术盛宴,历时三个多小时,听众听得如痴如醉,一起沉浸在音乐艺术的美好氛围里,享受法律与音乐带来的洗礼。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