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院新闻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院新闻 >> 正文

法学院2021年度课程思政研讨会暨教学基本功大赛启动仪式顺利举行

时间:2021-11-04 浏览量:

文| 彭力军




德法兼修重引领,学思践悟育人才。为深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根本任务,发挥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关键性作用,2021年11月2日下午,湖南大学法学院2021年度课程思政研讨会暨教学基本功大赛启动仪式在法学院模拟法庭顺利举行。法学院院长屈茂辉、党委书记易骆之及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法学院副院长蒋海松副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易骆之书记做动员讲话。易书记以“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为开篇内容,介绍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易书记提出,推进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对高校法学专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回答,更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他强调思政元素要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以促进学科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蒋海松副院长传达了《湖南大学法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指南》主要内容,汇报了教学基本功大赛的组织情况。他介绍了有关课程思政的总体政策及全国各大法学院推进课程思政的新动态。蒋老师提出,关键要找准法学学科与思政的融合点,科学设计教学体系,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挖掘亮点,打造特色。他简要介绍了学院对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行政法、程序法、国际法等核心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侧重方向,倡导以“千年学府、百年法学”为依托,弘扬湖大传统,打造湖大法科特色。他建议每个学科对学科课程思政有总体规划,每位老师对自己课程的思政建设也要凝练特色,切忌千篇一律。他还介绍了学院即将举行的教学基本功大赛组织情况,倡导老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参赛,以赛促教,通过比赛更好设计课程,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同时为参加学校及更高层级教学比赛进行历练,积累经验。



副院长喻玲教授做国家级一流课程《知识产权法》课程思政示范讲解。喻玲老师提出,推进落实好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应当以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和目标。其次注重对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提炼,紧紧围绕课程育人的目标,突出专业精神和法律职业伦理。最后要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注重对学生课堂法律思维的训练,这本身就是在进行课程思政。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英副教授介绍了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的筹划情况。她首先从“我们有什么”的维度对我院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进行了盘点,总结了学院现有的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比赛、思政课题等情况。其次就课程思政“我们做什么”,罗英老师提出,法学院思政课程建设应当跳出思维定势,结合学校的特色文化积极挖掘教学素材和案例,比如结合时务学堂、李达校长与法学的渊源等素材,结合院史校史,融入人生态度、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价值观,实现全程育人,做到润物细无声。她还介绍了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筹划情况及未来开展工作的重点方向。



研讨会进入下一部分,由各法学学科中心主任对学科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目前学科思政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汇报,并就今后学科思政活动构想进行了交流。

理论法学学科中心主任高中教授指出,理论法学和课程思政存在天然契合,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理论法学研究和课程思政的行动指南。高中教授重点分享课程思政中应该辩证把握的两对矛盾关系:第一,要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课程教学既要有思想有情怀,也要认识到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大地。第二,辩证对待解构与建构的关系。既要有思想的反思,也要有制度建构的导向,不能为了解构而解构,为批判而批判,而是要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形势和中国特色,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



经济法学学科中心主任郑鹏程教授指出,经济法作为调整国家在管理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其调整对象具有社会整体性的特征,国家干预、宏观调控是其核心内容,经济法天然需要有大局意识,与政治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如反垄断问题本身带有政治维度。他认为经济法具有政治性、经济性、多变性、关联性四大特性。经济法的教学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有三个目标,即培育学生的大局意识、综合素质和公益担当。最后,郑老师强调,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在于市场秩序与民众利益的平衡,课堂上应当注意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成为具有使命担当的新时代法治人才。



法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国际法学科中心主任李小明教授认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国际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以国家关系为主体的国际关系,而当今国际社会波谲云诡,风起云涌,国际法教学尤其需要价值导向,注重维护国家利益。在国际法课堂,应当始终将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反对西方政治霸权、经济霸权、军事霸权。在涉及到国家领土争端、海洋权益的维护、国际人权保护等重大领域中,要引导学生明确我国对相关国际法原则、规则与制度的立场、态度与观点,在爱国主义的引领下,坚定中国立场、维护国家利益及人民利益。



民商法学科中心主任肖海军老师首先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重要论断,认为民商法领域所涉及的是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涉民生、民权、民利,是课程思政具有重要关联。民商法各具体学科都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如商法追求效率,主张繁荣经济,藏富于民,对应了“富强”价值;民法追求的目标就是和谐,知识产权追求是创新,民诉法追求法治方式解决纠纷,是对民间私权的维护。他建议课上重点要处理好私权与公权、个人权利和整体权利的关系。



刑事法学科中心代表姚诗教授发言时强调刑法打击犯罪,保障人权,刑法学作为维护社会秩序、追求公平正义的学科,也具有极强的课程思政关联,需要将刑法学的的知识与思政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如正当防卫制度的激活是对人民根本利益的保护,讲述刑法各罪名时要注意基本价值的衡量。既要注重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也要注重程序上的公平正义。刑法应当时刻保持谦抑性原则,从而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



教学督导组主任陈锦红老师介绍了教学基本规范。她向与会老师从课堂宗旨,评价标准、课程考核等方面介绍了教学竞赛的基本情况。随后,陈老师具体介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态度、教学评价等具体的规范要求。她倡导,法学学科要充分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积极围绕教学目标,推进教学改革,力争建成更多融合思政元素、育人效果明显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会议最后,由屈茂辉院长总结发言。屈院长强调,法学课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对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重视法律职业伦理道德的养成,培养德法兼修、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法兼修”有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的内在要求。法学院课程思政具有良好基础,希望学院老师们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进一步推进落实好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屈院长还对学院其他工作做了相应部署。



最后蒋海松副院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本次课程思政工作交流研讨会的顺利召开,为各学科今后的课程思政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明确了方向,促进了学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大格局。学院将积极落实会议共识,贯彻“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理念,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一流法治人才。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