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肖老师召集我们23级硕博研究生举行了入学以来的第一次师生见面会。在各自进行自我介绍后,肖老师首先以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区别为切点展开,指出本科教育的定位是基础素质教育,重点是掌握学习方法;而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是职业教育,注重的是专业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肖老师娓娓道来,讲述了自己本科大量阅读历史、文学以及哲学领域书籍的经历,并以自己在本科毕业后边教边学、自学通过律考的法学学习历程,勉励大家要在系统掌握由法言法语构建起的概念、思维和价值体系的同时,打通多学科、多部门法的知识与思维。
随后,肖老师对我们提出了五点具体的要求与期望:第一是要把专业学扎实。第二是要树立信念、信仰和信心,看清未来,看清形势,不能读死书以致丧失自我、丧失灵活性与人际交往能力。第三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为学先为人。在此话题下,肖老师着重强调了情商的重要性,引用温铁军、费孝通等学者关于中国社会的论述指出作为法学生,我们在信仰法治的同时也要灵活地处理好规则与情感的关系。四是要按时、准确地完成好培养计划制定、选课以及填表等各项当前学校要求的任务。五是要注意安全和身体健康。
——2023级法学硕士 王悦哲
一如往届的传统,我们与肖老师的第一次正式见面又是在法学院423会议室中。第一次的同届师门会面,氛围轻松又温暖。
其实在此之前,学院的迎新大会上,肖老师已经通过“山上摘果子”的比喻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如同肖老师比喻中的那样,进入研究生阶段的我们,需要锻炼自己找“栗子”的能力了。
这次时间不长的见面,已经足见肖老师记忆力之强大,仅仅是一遍自我介绍之后,肖老师已经记住了每个人的名字和专业,这种素养是令我惊叹的。而后肖老师分别从专业课学习、为人处事、健康安全多个方面展开了讲述。
对于我们几个非法本的学生,老师以自己的亲生经历做示范,让我们看到这条路经过实践之后已经成功的结果;同时不断地告诉我们勤快是决定性的因素,在为自己未来理想、事业而奋斗的阶段里,不能再轻松放过自己。
现在这个阶段,看起来时间充足,但如若不好好把握、犹豫迷茫,这三年也就是弹指一瞬间。跟随肖老师的步子,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打好专业基础,为将来自己在职场上能有足够的竞争力蓄力,这次见面之后,我如是对自己说。
——2023级法律(非法学) 谢涵
8月29日下午,肖海军老师召集我们23级硕博士研究生在法学院423会议室举行了第一次师门见面会,此次会议使我获益颇多。
在师门学子做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后,肖老师精准指明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不同,强调研究生阶段是职业教育阶段,要注重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素养。紧接着,肖老师谈到了“信念、信仰与信心”这个话题,教导我们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并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在人生道路上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远大抱负,要不断加强自我修炼,学会迎难而上,锻炼出顽强的毅力以克服前行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同时,要对自己的人生发展充满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充分相信自己这颗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
随后,当谈论到研究生阶段学业规划和学术素养规范时,肖老师以自己的求学治学经历为例,教育我们读书要有短期和长期的计划,把“我今天要达到什么目标”与“我将来要取得怎样的成就”结合起来。要以兴趣为导向,对经典著作应广泛涉猎并形成自己的思考。这样才能无悔于自己的研究生时代。接着,肖老师借用岳麓书院学规中“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的语句为导引,与我们谈论提高学术能力和培养学术素养的方法。肖老师强调,撰写论文要有问题意识,应当严守基本的学术规范、严守学术底线,要做到“论则有据,逢据必引;有引必注,注必原文”。
在学习之外,肖老师对我们的为人处事也给予了殷切的期望,老师告诫我们要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待人需宽容大度,胸怀大格局才能与人友善共处。
最后,肖老师还对我们的生活体贴关心,强调在开学前期要注意学校各方面的通知,要注重个人安全,在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培育强健体魄,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本次见面会让我感受到了肖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肖老师的话犹如春风,抚平了我心中的焦虑与初入学的不安。初到湖大,我对于陌生的环境既兴奋,又忐忑,我时常会感到法学之路漫漫,望不到何方才是归处。但肖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明白习法其实是重在体验与经历,犹如唐僧取经一般,真经固然重要,但成佛的关键正是那九九八十一难。小子一介凡夫俗子,名不见经传,但也愿一心踏上这“取经”之路,哪怕妖魔当道,必初心不改,坚定不移。
——2023级法律(法学) 唐江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