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师资队伍 >> 教师风采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师资队伍 >> 教师风采 >> 正文

青椒风采 | 法学院熊亚文获2021年度“湖南大学优秀教师新人奖”

时间:2021-09-24 浏览量:

编者按:

湖南大学法学院长期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工作。近年来,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教学科研等各个领域取得优秀成绩,深受学生好评,为学院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法学院网站和公众号将推出“青椒风采”栏目,密集报道学院青年教师。

近期,湖南大学公布了2021年“湖南大学优秀教师新人奖”名单,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亚文光荣入选。



一、专注科研 孜孜以求

熊亚文老师1990年9月出生于安徽宿松,本科和硕士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就读于厦门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毕业后入职湖南大学法学院担任副教授。在职两年来,熊亚文在科研上勤奋专注,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他分别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刑法前置化及其制约”(2020)、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刑事一体化视阈下中国刑法私法化问题研究”(2020)、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犯罪预备行为制裁体系完善研究”(2019)等国家级、省级校级课题4项,并参与了法学院张智辉教授主持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项目(课题成果《新时代法律监督理念与践行》(张智辉主编)已于中国检察出版社2021年出版)。

其中,国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已于2021年8月顺利结项,项目成果专著《刑法前置化及其制约》也即将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中国刑法尤其是晚近刑法修正案中的前置化处罚规范为蓝本,关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中国刑法立法和司法的变革需要,通过构建一个全方位、系统性、本土化的刑法前置化制约框架,为刑法前置化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有益指引。此外,熊亚文还在法学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代表性的有《从共犯论到法益论:帮助行为正犯化再审视》(载《法学》2021年第8期)、《实质预备犯立法的法教义学审视》(载《刑事法评论》第43卷)等。


二、热爱教学 授人以渔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熊亚文始终将教学作为本职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入职以来,他主讲了法学院本科生《刑法总论》、学术型硕士《刑法分论专题》、非全日制法硕《刑法专题》等课程,并承担了研究生《刑法学》《刑法总论专题》《犯罪学》《纪检监察前沿》《法学前沿问题》《法学论文写作》等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颇受学生好评。

对于教学工作,熊亚文也是在学习和总结中不断前进。为了避免让堂课仅仅成为一个老师单方面传授课本知识的场合,他在每堂课前都要进行大量的备课工作。“虽然不能带给学生最好的,但力争带给学生最新的。”“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源于课本但又超越课本的知识,否则课堂教学无异于浪费学生和老师的时间,其价值无法充分体现出来。”这是熊亚文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为此,无论是对于本科教学还是研究生教学,熊亚文都力图将该课程相关知识点的最新理论与实务动向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了解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让学生在课堂上受益匪浅。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熊亚文总是一一认真解答,并鼓励他们举一反三和延伸思考。


三、春风化雨 指导学生

在指导学生方面,熊亚文老师尽心尽责,与学生平等相处,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特长,努力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和逻辑思考等方面的独立能力。2021年指导本科生团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课题《高空抛物罪的行刑衔接与界分适用问题研究》成功获得省级立项。此外,还作为带队或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省教育厅模拟法庭竞赛、省研究生法律案例大赛、法律实践能力大赛等法律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更提升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复杂实务问题的能力。

熊亚文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十分重视,为了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使其能够从容应对较大篇幅和较高要求的学位论文写作,他要求每位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之前都要完成一篇合格的小论文,以此作为学术基础训练。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小论文,熊亚文都会仔细审阅、细致交流、反复修改,在一次次往返过程中都能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对于毕业论文选题,熊亚文并不倾向于直接为学生指定题目,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做一些前沿性研究,对学生的选题做好把关和完善工作,从而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兴趣特长做有意义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思路、框架、主要内容乃至行文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他都会全程跟踪并进行细致指导。学业指导之余,熊亚文常在职业规划、生活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学生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