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生事务 >> 学子风采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生事务 >> 学子风采 >> 正文

“法韵同行”优秀毕业生专访 | 胡佳璐:上下求索,在无数选择中走向自己

时间:2025-06-21 浏览量:


个人简介

胡佳璐,女,共青团员,湖南大学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江西九江人,现已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曾两次获得教育部国家奖学金,获湖南大学“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科研竞赛方面,两次参加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并在第二次参赛时担任队长,所在赛队蝉联全国一等奖;曾担任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项目结题时获得省级二等奖。



本科生涯的探索与收获

用“优秀”来形容自己,我其实颇感惭愧。因为大学四年间,我遇到的优秀的同学数不胜数:有人钻研学业,孜孜不倦;有人才艺兼修,全面发展;也有人内核强大,面对压力始终从容。我不过是在度过大学生活的众多方式中选择了一种,也许可以为有意继续深造的同学提供些许参考,或为仍处迷茫阶段、尚不确定下一步方向的同学带来一些启发。大学生活本无定式,祝愿学弟学妹们都能在无数个分岔路口前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大一入学时,我便将争取保研设定为本科阶段的终极目标。为此,我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课堂上,我全神贯注,紧跟老师授课节奏;课后,我认真整理笔记、反复复习,力求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为了争取更多学习时间,我养成了早晨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入睡的作息,几乎整天泡在自习室。这样的选择自然伴随着得失,我因此错过了许多感兴趣的活动、缺失了不少大学生活的体验,但也如愿收获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大二时,我决定进一步拓展国际法领域的学习,故报名加入了学院的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赛队。作为国际法小白,这段备赛经历可谓困难重重。半年内,我一边应对六门核心课程的学习任务,一边补习国际法知识,并学习查找资料、撰写书状的技巧。不过,这次挑战也为我带来极大的收获,不仅夯实了我的国际法专业基础,还使我对国际法研究的脚注规范、文献要求和写作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同年,我又报名参加了联合国组织的青年领袖线上培训项目,与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同学讨论有关国际实务的话题。国际法实务专家的讲授和持续的跨文化交流都使我受益匪浅,提升了对国际法实践的理解。

大三上学期,抱着巩固与深化所学的目的,我再次参加Jessup竞赛。凭借首次参赛积累的经验,我有能力承担更多的任务、对赛题进行更全面的研究。同时,这次参赛的收获也更大,尤其是庭辩环节的英文辩论训练,显著提升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对能力。寒假期间,我又参加了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国际法线上培训项目,迎接更高标准的研学任务。



胡佳璐(右一)参加第二十二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


大三下学期起,保研进入关键阶段,我开始全力备战雅思考试及各高校夏令营。由于国际法方向对语言成绩有较高要求,我为自己设定了雅思7.5分以上的目标。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全身心投入英语学习,背单词、刷题、口语训练,在两次考试之后,终于达到目标。随后到来的夏令营申请、论文修改阶段极其琐碎且枯燥,但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焦躁不安却又充满激情。保研不仅是一场持久战,还是一场心理战。我们都承受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高强度的复习备考之余,还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从暑假到九月底,我反复复习基础知识、基于法条和教科书拓展知识广度,奔赴多所高校参加考核,一次次等待入营结果、考核成绩、优营名单。与此同时,我还抽出了一部分时间备考法考。所幸守得云开见月明,轰轰烈烈的保研拉锯战最终尘埃落定,我也很幸运地通过了法考。

大四时,毕业论文的写作成为我的重心。我将毕业论文视为研究生阶段科研任务的一次试炼,希望能深入研究一个问题,并将我的观点清晰地表达于文中。然而,论文的写作过程并不顺利。我在前期研究时就屡屡碰壁,时常查不到想要的资料,核心观点和论证框架一改再改。初稿完成后,文章表述和结构也经过又经过推翻,甚至到答辩当天仍在修改完善。前期查阅资料屡屡受阻,框架和论点反复推翻,甚至到答辩当天仍在修改完善。虽然从评阅到答辩,我的文章均未取得最理想的成绩,但我认真对待每一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在答辩后仍然反复打磨,最终论文获评“优秀毕业论文”,为本科的学习历程划上了满意的句点。

回望四年的本科生涯,若说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或许就是我较早明确了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合理规划了每一步任务。从这个角度看,我是幸运的,因为我避免了时间和精力的分散。然而,也正因如此,我在追求高绩点、奖学金、竞赛成绩的过程中,未曾多加思考其他可能的选择,未留出更多试错与探索的空间,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遗憾。临近毕业,身边同学们的人生道路已渐次展开:有的同学早早找到了工作,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有的投身公考,即将成为国家公职人员;有的同学考研或保研上岸,即将开启新的求学生涯;也有同学经历了挫折和失利,正在全力以赴准备二战。“优秀”是否有标准呢?至少成绩并非评价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黑塞将“找到自己,成为自己”视为人的唯一使命,我想,有目标、有方向、忠于内心的选择并能够为自己负责的大家,都是独特且非常优秀的存在。


毕业寄语

四年倏忽而过,离别在即,我才渐渐发觉,大学生活的意义并不镌刻于成绩单或奖状之上,而是藏在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日日夜夜里。我像一个筑塔的人,一边积累,一边攀爬。那些似乎永远上不完的课,考不完的试,改不对的引注格式,望不到终点的体测跑道,最终都偃旗息鼓,成为筑塔的梁木。如今回望,才发现我已经收获自己的琼楼。一路上的收获与喜悦很多,磕绊和阴霾也有很多,我能够顺利走到今天,必须感谢湖南大学法学院给予的成长沃土。依托于法学院提供的平台,我得以在图书室阅览浩瀚书海,在讲座中获取真知灼见,在严谨的治学传统下提升自己的专业基础,在开放包容的氛围里拓展新的发展可能。

同时,也想对看到这段文字的学弟学妹们说,不必焦虑于所谓标准答案,也不必苛求一条不出错的道路,只需选择你愿意为之投入时间与心力的方向,缓步前行。知识的积淀从不辜负脚踏实地的人们,时间的投入会在不经意间发出回响。更别忘了,在求知之外,也去看山河,听风声,去结交朋友,去经历生活。愿你们在求索中愈加坚定,于万千选择中走向热爱,奔赴属于自己的未来。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