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研究生培养 >> 学术沙龙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研究生培养 >> 学术沙龙 >> 正文

检察班第三期读书会《万历十五年》沙龙顺利举行

时间:2017-04-17 浏览量:

fd8619c9c12fcb3e65c4fc699185be13.jpg

四月湖大,繁花似锦。千年学府,书香飘溢。4月11日,2016级“检察理论与实务方向”法律硕士研究生班第三期读书会在法学院404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书目乃黄仁宇先生所著《万历十五年》,特邀法学院肖洪泳、蒋海松老师为点评嘉宾,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干部教育培训处郭海鹰副处长、湖南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教育中心陈璐老师和校内外60余位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邓江同学以“从《万历十五年》看明朝伦理道德治国的困境”为题,分析了明朝以儒家伦理道德治国带来的诸多困境,具体表现为:以道德代替法律、制度,带来体制改良、革新困境;以道德代替技术,带来社会发展困境;以道德代替法律解释,带来执法、司法困境;以道德治理国家,带来道德困境。由此可谓,“万历丁亥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18a28e82994c760b00e17db3068f1b58.jpg

曾志勇同学以“以史为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题,分享了读《万历十五年》可得的历史教训,从法治、经济和军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就如何厘清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如何看待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以及我国当前的财税改革和军事改革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9b5061f1ec2e804e4671da8aa1b99142.jpg

袁志颖同学对《万历十五年》中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认为黄仁宇先生的写作,可能部分存在迎合西方看东方之处。对于“万历乃至明朝失败,灭亡的原因是道德代替法律,缺乏社会管理技术”等观点,提出了保留意见。其认为,“明亡于万历”,直接原因是万历缺乏灵活的统御文官士绅集团的手段,统治内部文武失衡,且缺乏对士绅的监督制约。

8b14651acbdc3c56d48f4d879c3b55c7.jpg

针对三位同学的主题发言,肖洪泳老师和蒋海松老师作了精彩点评。肖老师提出,黄仁宇先生带着西方从希腊时代就沿袭的一种“大历史观”的思维方式来描述明朝的帝国政治,将历史的细节放在宏大的的背景中看。黄仁宇先生从全球史的角度看到明朝走向衰落的历史必然性,西方世界从1500年开始走向海洋时代,1500年是古代和近代的分割点。欧亚大陆是游牧民族的策源地,到大明帝国的时候正是游牧民族称霸世界的时代,大明王朝其实是对世界历史的一次反动。1587年西方已经开始走向海洋化走向现代化,明朝的时候没有走向现代化走向海洋化,这在历史上其实就已经落后了,游牧民族在清朝的时候再建王朝也体现了一种历史必然性。

0650b423bd081d75f2e8bb3a4c266ff2.jpg

蒋老师提出,本书提出法律道德化是全社会大失败的症结,用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来治国,反而窒息了社会。万历时期喜欢单纯从价值、道德判断人物,大善大恶的道德判断如同不可违抗的意识形态,这割裂了真实人性,也无法治理一个复杂的社会。本书所倡导的核心词汇“数目字管理”,大概可理解为一种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技术化管理手段,这正是中国传统社会最稀缺的。从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腐剧可看出,我们至今也没有走出这种思维,呼唤的是沙瑞金式清官与达康书记这种政治强人,欠缺技术与制度的思考。现代国家必须采取包括法律在内的技术化的手段治理。最后,蒋老师也对此书进行了批判性反思,认为该书可能也受到了西方学界盛行的“中国停滞论”影响,以论代史,一些判断有所失真。但总体上,具有巨大的启发性。

a745cf4281db47310fd3f0a5d56ae2d4.jpg

在接下来的自由发言中,张小富、任为、任培、刘乐、王昌江等同学就道德伦理治国与依法治国、文官与士绅集团、民族观念与种族观念、科举制度与举荐制度、大贪官与大清官、张居正与海瑞的改革、西方扩张文化与中国古代儒家文化、高薪养廉等话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ea750b842c87b59f63a3f66258e3ab5b.jpg

针对同学们的自由发言,肖洪泳老师指出,在中国古代皇帝其实也是专制制度的一个产物,一颗棋子。所以真正的专制是什么?就是思想上的专制。在这种专制中,皇帝也是不能自由的。西方人说“自由是什么?自由是指思想上的自由。”在我国古代,思想恰恰是最专制的。思想上的专制其实主要就是礼制,而礼制本身是一种反自由的体制,就像鲁迅所说的“吃人的礼教”。而中国之所以流行这样的专制传统,就是受制于自然的文明模式决定了的。古代中国人一直没有走出自然约束,我们的文化传统一直是与自然联系的,在自然面前,中国人一直没有走出希腊人那种征服自然的天地。在古代,儒家是中国人的血肉,道家是中国人的灵魂,法家是中国人的骨架,这三家都是并立的,为什么这三家都会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身上体现出来,因为这三家最终都要归结于自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体现自然主义,中国古代各王朝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因为改革必须要反自然主义。而人类必须要走出自然文化,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用一种大历史观让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从而可以反思自我。

dedef110005afcd9fb0424b6604ccd1a.jpg

针对同学所提到的伦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认为伦理有其僵化标准,故而治理失效,蒋海松老师认为,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在中国所谓伦理道德也具有极大的主观性,道德判断反映的是情感,一种自然情感,并不是靠逻辑,这可能是靠不住的。西方人发现情感是靠不住的,所以提出逻辑学、统计学等。《万历十五年》中,因为道德判断没有一个固定客观的标准,最终皇帝说了算。最有道德感的海瑞也无补于制度,反而添乱。司法缺乏判决争端的根据,反而被错误地转换为道德判断与情感判断,在至善或极恶之间摇摆,而缺乏理性适用的标准,这才是治理失效的原因。

在活动最后,郭海鹰副处长和陈璐老师对本次读书会给予了充分肯定。郭海鹰副处长指出,同学们能够从法律人的视角读历史著作,难能可贵。读书要从细节出发,形成独立思维;从事实出发,形成思维格局;从不同角度出发,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daf3bf36018d4b429ef77399592a1645.jpg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