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 讲座概览

2025年3月25日晚19:00,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的谢澍法官在湖南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开展了主题为“法学生在校应做的知识储备”的讲座,讲座由肖和保副教授主持。这是JM法律硕士实务讲座,也是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讲座,诸多法学院师生到场参加,现场气氛热烈。 谢澍系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专职审委会委员,分管立案、商事审判与知识产权、涉外审判工作;湖南湘江新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学法律专家库成员、湖南省破产协会常务理事,从事民商事审判二十余年。审判执行中代表性工作:全国首例债转股(2003年)、湖南省首例公司风险对赌案件(2018年)、推出全省首家破产府院联动机制、主持湘江新区营商环境填报工作(全国第六名);《供应链金融新业态下涉合同与票据请求权合并诉讼形态的规则构建——兼谈通过诉讼模式调规范和引导新业态》获全国法院第三十四届学术讨论会二等奖,全省一等奖。在讲座中,谢澍法官指出,法律的理解与适用需要以理解人与社会背景为前提,涵盖对文理科学知识、国家宏观政策方针的把握,以及涵摄判断能力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此次讲座为广大法学生明确了在校学习的方向,激励着他们不断充实自我,迎接未来的挑战。
01

理解人和社会
谢澍法官以“法律的对象是人和社会,是规范民生与社会秩序的工具,诉讼只是规制失效的结果”抛砖引玉,指出理解人与社会,要深入探究价值观、心理、认知结构及行为选择。这需要法学生掌握人文各学科知识,了解其理论、模型和结论,并佐以实践案例,如法经济学成本控制论助力法律决策经济分析,心理学用于处理婚姻家庭纠纷。 如今知识领域裂变,学科交叉融合加剧,法学生必须跨越文理壁垒。不懂行为经济学与组织论,就难以理解公司法里企业行为与经济决策逻辑。想理解人际关系,需涉猎政治学这类研究相互依存性和战略的学科;想理解社会,就要了解社会哲学、福利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以秩序和价值为研究对象的跨学科知识,从多维度洞察社会运行和价值体系。
02

国家政策方针
诸如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宏观经济决策,以及中央金融经济工作会议所传达的政策导向等,皆是法学生不容忽视的知识领域。例如同案同判的问题、保交楼的后入资金、保交楼的财产保全、融资租赁的乱象等,均需遵循国家在房地产市场调控、金融稳定等方面的政策依据。不同利益主体,如购房者期望顺利收房、开发商面临资金压力、金融机构关注资金安全,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复杂的利益纠纷。此时,博弈论便大有用武之地。法学生运用博弈论,能够深入分析各方利益诉求,通过策略性思考,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最优解,促使保交楼工作有序推进。
03

法的解释适用--涵摄判断
谢澍法官着重强调了贝叶斯决策理论与法律工具主义这两个要点。贝叶斯决策理论,聚焦于概率与决策代价间的平衡,为优化分类策略提供了有效方法,尤其在应对多维度特征和不同损失函数的复杂情境时,优势显著。以两类分类问题为例,选取最大化后验概率的决策,能实现平均误差概率的最小化。法律工具主义,突出可操作性、实证导向、未来导向以及集体导向等,考虑多方因素进行最后的判断。法院承担定分止争的关键职责,在这一过程中,精准运用法律工具主义所强调的要点,掌握判断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04

经验
谢澍法官援引霍姆斯“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对时代需求的感知、流行的道德与政治理论,以及对公共政策的直觉……这些都远比法的三段论更为重要”的观点,着重强调经验的关键意义。在司法实践中,诸多方面都高度依赖经验。以法与社会的协同进化为例,需依据经验判断社会发展趋势,使法律与之适配;在证据与内心确认过程中,经验助力法官准确权衡证据,形成可靠的内心确信,进而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 在谢澍法官的讲座结束后,肖和保老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面对当下AI浪潮的冲击,肖和保老师与谢澍法官一致认为,法学生必须明晰自身独特价值,找准与学习机器的差异所在。在此过程中,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被着重强调。知识储备固然是用知识武装自己的有效途径,但仅仅拥有知识远远不够。法学生更要学会深度思考,通过思考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到法律实践中,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法律场景,彰显人类独有的智慧与价值,不被机器所替代。
Part.02 讲座心得
1. 讲座以“体系化思维”为核心,强调法律学习绝非法条的简单堆砌,而需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首先,基础理论的深耕是根基。民法、刑法等核心部门法的底层逻辑需反复锤炼,既要掌握规范文本,更要理解背后的法理精神与价值平衡。其次,跨学科视野的拓展不可或缺。法律问题往往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甚至科技伦理,研习法经济学、法社会学理论能帮助我们在复杂现实中穿透现象、触及本质。例如,数字时代的隐私权保护问题,需同时理解技术逻辑与法律规制路径。最后,实践能力的转化是检验标准。通过案例研习、法律检索和模拟法庭,将抽象理论具象化为法律论证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法律人需兼具“专精”与“博通”,既要像匠人般打磨专业能力,也要以开放姿态拥抱知识融合。
——非法本法硕唐笛
2.谢澍法官的讲座如一记重锤,当司法裁判的场域中涌入心理学、政治经济学等多元学科光谱时,我们才真正触摸到法律作为社会调节器的本质——那些看似冰冷的法条背后,始终跃动着人性的温度。这种综合判断能力绝非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要求法律人构建起“T”型知识结构。纵向的法律专业深度与横向的学科视野交汇处,方能生长出真正的司法洞见。当法官洞悉金融衍生品交易背后的经济逻辑,理解家事纠纷中的情感创伤,裁判文书便不再是干瘪的规则演绎,而成为修复社会关系的良方。在规则与现实的永恒张力中,唯有保持开放的智识胸怀与独立的批判精神,才能让司法裁判真正成为照亮社会的理性之光。
——法本法硕刘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