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法科写作大赛 >> 大赛动态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法科写作大赛 >> 大赛动态 >> 正文

葛嘉伟: 法学写作与学术共同体建构—— “中联重科”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基金捐赠暨第三届大赛启动仪式获奖代表发言

时间:2022-08-30 浏览量:



葛嘉伟:获奖学生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学生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葛嘉伟,非常荣幸能够代表第二届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的获奖选手来参与本次典礼。作为一个普通的法学本科生,能够参与这样的赛事本就是一次有意义的学术历练与成长。这里首先感谢大赛组委会及承办单位湖南大学法学院的精心组织承办,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老师们不辞辛劳地参与大赛评审工作,并提供高质量的批评指正,感谢各位指导老师们在学生作品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教,也尤其感谢大赛为莘莘学子们提供来之不易的学术交流机会。

作为一项在国内各个法科院校都口碑极佳的赛事,既往两届的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受到了社会媒体与法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各知名院校的大批青年学子的积极投稿参与。尽管疫情的条件苛刻,但大赛依旧为选手设置了较为合理的赛程,公平公开的评审流程,以及提供充裕的修改时间来打磨作品,确保了每位同学的作品都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精心的评议。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大赛结合了法学生在本科阶段学术训练的特点,开辟了法学论文、案例评析和经典书评三大类别,分赛道组织答辩与评审点评工作,大赛对法学理论或司法实践等学术兴趣不尽相同的同学更加宽容友好。这相比于绝大多数的法学论文赛事而言,已实属不易。有了这样一个面向全国范围内法学本科生,且集中展示初出茅庐青年学子们作品的优秀竞赛平台,相信各大院校在今后的法学本科教育中也会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

在我看来,写作本身就是一项关乎学术共同体的事业。就像张新宝老师教导我们的,写作能力作为法律人的基本功,是法科学生安身立命之本。而法律职业共同体就是一个以法律写作构建认同、沟通共识与共享知识的社群。即便拙作在第二届大赛中获得殊荣,但真正的学术写作从来不分输与赢,而我本无名,本科阶段也写过不少现今看来糟糕的作品,也该认识到成就皆是得益于老师们的赏识抬爱,唯有继续勤恳读书,做力所能及的贡献才能为回报知识共同体。作为小众领域的法伦理学参赛作品,能够得到大赛评委们的认可,其实也是法学理论结合社会现实,以法哲学进展打开如今部门法思维的智识体现。也正如张文显教授曾倡导的,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的宗旨就是要提升法科学生的法律写作能力与法治思维,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并直面社会问题的公共书写能力,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一种公共担当。



在本次大赛中,经典书评作为赛道之一,尤其彰显了法学教育中的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术书评,就是要服务于学术共同体,不仅作者自己的写作灵感能在写作中得以积淀,也可以为研究领域中的其他研究提供有意义的思想链接与承上启下的经验引介。每次写下一篇学术书评,就是一次接受前人教育并再次分享知识的过程。既往只是在德沃金、拉兹等法哲大家的书中提到的斯坎伦,这次我终于用自己的语言来重述他的道德契约论,从接触英文原著到写作修改耗时数月,不下十余稿,虽过程坎坷,但在此间受益匪浅。如果说斯坎伦所倡导的新道德契约论是指引我们如何在规范世界中使人与人分享共同和平生活的可能,那我则希望今后我们的法伦理学也能够在中国社会语境下更好地作用于实践日常,摆脱学术上的悬浮与悲观,成为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智识引导与真正照亮社会进步的德性灯塔!

在这里,再次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院的朱明哲老师几年来对我进行专门的写作学术训练,并在全程孜孜不倦地对文章细节进行批评指点,在选材方面也是感谢比较法学研究院李晓辉老师的精彩课程讲座,以及在前期探讨中收获的法学院其他老师的叮咛教诲与批评建议。多亏前辈老师们的不吝提携与循循善诱,才能有后辈们的优秀作品。

最后,谨代表全体参赛选手,对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组委会的各位老师、参加评审工作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出席今天仪式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由衷的感谢!更希望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这种有规模有质量的论文大赛在今后能够越办越好,成为启蒙无数法科学子在学术道路上笔耕不辍的新起点!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