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生事务 >> 学子风采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生事务 >> 学子风采 >> 正文

人物专访丨陈劲宏:在最高审判机关放飞法治理想

时间:2019-12-14 浏览量:


2019年暑假,法学院本科生陈劲宏入选今年团中央“扬帆计划·中央和国家机关大学生实习”,被分配到最高人民法院实习。而今年通过“扬帆计划”进入最高人民法院实习的本科生,全国仅有3人。

陈劲宏认为,“告白祖国”的最好方式,就是用实践之行服务人民、奉献祖国。事实上,在这次赴中央国家机关实习前,他已经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集齐”了在乡镇、区县、省市各级国家机关的实践实习经历。

去年,他作为湖南大学首批选派赴基层挂职锻炼的学生骨干,在长沙市岳麓区基层街道挂任社会事务办主任助理一职,并且获评了“挂职锻炼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事迹相继被《湖南日报》《长沙晚报》等省市主要媒体报道。



最高人民法院坐落在北京正义路上的东交民巷27号,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承担着宪法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是每一个法律人心中的最为庄严神圣的殿堂。

报到后,陈劲宏被分配到民事审判第四庭下设的国际商事法庭协调指导办公室正式开始实习工作。“和地方法院运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不同,司法解释赋予了新成立的国际商事法庭采用英文诉讼材料的自由,这也要求我们要有以中英双语作为工作语言的能力。”陈劲宏向记者坦言,对于本科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说,作为“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湖大人,必须敢于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在认真学习了有关国际商事法庭工作的英文材料,积极请教指导老师和同庭室的法律实习生后,一个个晦涩的单词、一篇篇复杂的文书随之逐渐变得清晰明朗了起来,他也能够越来越得心应手地运用中英双语处理工作。

实习期间,他参加了“2019中国-非洲法律论坛”等重要的国际国内会议,还参与制定了《国际商事法庭协调指导办公室工作规则》等重要的司法规范性文件、制度,起草了一些重要会议的发言、讲话材料,整理卷宗三十余册、材料近万页。陈劲宏说,亲身经历、参与这一切,与共和国司法事业同成长、共奋进,让他为人民司法事业70年来的伟大变革感到深深的骄傲和自豪。


(陈劲宏在办公室阅览卷宗)


回忆起实习期间的感受,陈劲宏说,最高审判机关干警坚定的法治信仰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伟大情怀让他的印象尤为深刻,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为法治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实习的的日子里,陈劲宏听了一堂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周强亲自主讲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课,充分体会了“人民司法为人民”,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在哪里,人民法院的工作就在哪里,法律人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最高人民法院,司局级领导与普通干警一起吃着盒饭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饭,陈劲宏和指导老师几乎每天都在晚上九点后才离开办公室。“甚至有一天夜里11点离开单位的时候,办公大楼仍然是灯火通明。”

陈劲宏说,自己所在的民四庭和国际商事法庭协调指导办公室的领导都是近在眼前的榜样和楷模。他们不仅是优秀的法官,还是在学界颇有建树的学者,学养之深厚、经验之丰富,非常令人敬佩。“中国还有千千万万同他们一样无私奉献的政法干警,没有他们对法治精神、对公平正义的坚守,我们就不可能生活在安定和谐的社会。”陈劲宏说。


(陈劲宏在启动仪式上)


不仅工作丰富而充实,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提供的平台上“长见识”,也让陈劲宏受益匪浅。实习期间,最高法院的“扬帆计划”实习生们一起探访过与最高人民法院一街之隔的中国法院博物馆。穿行在这条人民司法事业的历史隧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事业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打击犯罪、保障民生、司法便民……70年来人民法院一路上与人民心心相印,展现着司法机关的责任与担当。


(实习期间参观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和北京互联网法院)


除了厚重的历史,陈劲宏发现,“黑科技”也正在悄然走进了人们心目中威严刻板的司法机关。“立案有AI机器人在诉讼服务大厅指引,开庭已经实现了‘一次也不跑’,在网络上就能完成。”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参观时见到的各种创新诉讼服务,让陈劲宏倍感新奇,也更加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现在司法科技发展的速度远超我们想象,光掌握法律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陈劲宏说,“必须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才能成为优秀的法律人。”

采访最后,记者和陈劲宏聊起了在实习期间的生活。他说,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要出门,从海淀区的宿舍骑行到东城区的最高法院。半小时的骑行路上,由北河沿大街一路向南,就会依次经过五四大街上的北大红楼、长安街上的天安门和最高人民法院所在的东交民巷。而他的这条上班路,恰好串起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几个重要坐标。

——百年前的“五四”,青年学生从北大红楼向天安门出发,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响亮口号,却在东交民巷被反动军警阻拦、镇压。那时,东交民巷作为使馆区,是“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的禁地,也是列强侵占中国的大本营。

百年后,人民共和国繁荣昌盛,最高人民法院在东交民巷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庄严守卫着“平安中国”,中国任人欺凌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在首都北京,在党和国家的‘心脏’,每天都能感受到,我们正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我们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必须努力奋斗。”陈劲宏说。



(图文转自湖大青年传媒微信公众号  文字:温馨 孙雯捷  图片:陈劲宏)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