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党群工作 >> 扶贫公益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党群工作 >> 扶贫公益 >> 正文

人民网【国情观察】湖南大学法学院精准扶贫实施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时间:2017-08-19 浏览量:


  通过在双峰县几个村的走访,我们对双峰县的精准扶贫现状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下面从精准扶贫成功经验以及建议加以阐述:
(一)成功经验


1、确保扶贫精准
我国的农村扶贫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一过程见证了我国扶贫战略最重要的转变——精准化。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湘西、2015年1月在云南、2015年6月在贵州、2016年7月在银川视察和发表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的系列办法、措施为标志,精准扶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而精准扶贫区别于传统扶贫最重要的一点即在于其弃粗放而求精准,由“漫灌式”向“滴灌式”转变。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的扶贫经验也显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确保扶贫的精准性是提升扶贫有效性的关键。
(1)因地制宜
承认不同扶贫对象的特殊性是扶贫走向精准化的原因与前提,而根据不同地区扶贫工作的特殊性制定适合不同地区的扶贫政策,采取符合各地情况的扶贫措施,是确保扶贫精准的题中之义。从宏观角度来讲,“三山六水一分田”的地形决定了湖南省扶贫工作与平原地区扶贫工作不同;从微观角度来讲,各县乃至各村在贫困户情况、可利用资源等方面都有所区别,扶贫工作开展必须因地制宜。
以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为例,洪山殿镇永红村依托丘陵地形,发展苗木种植、园林景观作为扶贫产业;甘棠镇长冲坪村借助本村优秀的基层党建工作,以“365党员先锋岗”、“党员积分制管理”等方式,使本村的公共服务与结对帮扶工作得以有效助力精准扶贫;在适宜耕种地区,金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村民委员会合作,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农业;而在地势起伏较大的村落,归古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利用其乡村风光发展旅游业,带动全村村民脱贫致富。
(2)因户施策
因地制宜以外,因户施策同样重要。即使是同一村、同一组的贫困户,致贫原因不同、家庭组成不同、可利用的生产要素不同,能助其脱贫的措施自然不同。建档立卡的依法进行、结对帮扶的切实到户,为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提供了程序保障;而脱贫方案的制定、扶贫策略的选择也均需要以每一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因病致贫的家庭,医疗扶贫无疑是最为需要的;家中有学生的,雨露计划、绿色通道等“扶智”政策能极大减轻其负担;家中有劳动力的,可通过扶贫产业提供就业岗位;而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则可以通过扶贫基金入股的方式获得扶贫企业的分红,双峰县扶贫工作已取得的成效离不开自建档立卡到脱贫评选始终贯穿的因户施策原则。

2、发展扶贫产业
双峰县精准扶贫工作布局中,产业扶贫承担着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成为精准扶贫规划上和事实上的核心。产业扶贫不仅为精准扶贫提供有效而又可持续的支撑,而且与贫困户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突显了贫困户的主体性作用,发展扶贫产业是建立起多主体、多要素参与的长效机制的必由之路。
总结双峰县的扶贫成功案例,产业扶贫首先必须发展好“产业”,因地制宜,建立起有较强盈利能力且兼具可持续性的扶贫产业。以位于洪山殿镇永红村的林海苗木公司为例,摒弃传统农作物种植的思路,转而发展兰花种植、苗木种植、园林景观,林海苗木变丘陵地区的劣势为优势,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了收益,同时也避免了陷入粗放型、掠夺型发展的囹圄。
其次必须发展好“扶贫”产业,调动贫困户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确保扶贫产业的扶贫实效。永红村的林海苗木公司采用提供就业、直接帮扶、股份合作、技术培训并行的模式,为有劳动能力、有种植意愿、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均提供了扶贫措施;青树坪镇的金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的租金、收购作物的收购金以及贫困户贫困基金入股的分红进行产业扶贫。同时,双峰县的扶贫产业普遍保证了企业收益不佳、市场变动时贫困户的兜底分红或作物的兜底收购价,有效控制了市场风险对贫困户的影响。


3、重视人才力量
“扶贫必扶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精准扶贫工作时多次强调的要点,摆脱贫困需要智慧,而智慧来自于人才,人才的重要性,是双峰县扶贫工作中凸显的一大亮点。
(1)通过人才激发创意
归古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位于青树坪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周边产业,激发了全村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如何在贫困乡镇发展起有吸引力、有盈利能力的旅游产业,归古依靠的是其创业团队的创意。亲子挖红薯比赛、少年强暑期夏令营、越野车比赛、无人机比赛…以赛事与宣传打开知名度,建设起集餐饮、住宿、娱乐、教育培训等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在引进人流后组织村民发展乡村民居、创意餐饮、特色手工等,将产业发展红利自然惠及贫困户,这是传统思维下的当地村民乃至村干部所难以做到的。
扶贫攻坚不易,要啃下硬骨头,就必须有新思维,重视人才,激发创意,是精准扶贫在冲刺期值得借鉴的思路。
(2)通过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林海苗木公司的兰花种植基地为永红村的产业扶贫提供了极大的助益,基地通过基质组培降低成本、提高成活率;研究品种变异,提升兰花的附加值;利用技术手段促进兰花增殖,提高生产效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线上宣传与销售渠道。与时俱进、重视科技,对林海苗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这些都与林海苗木与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人才的合作密不可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精准扶贫需要科学技术的助力,借助人才的力量,推动科技创新,能有效促进扶贫产业造血功能的发挥。
(3)通过人才保障扶贫工作有效落实
精准扶贫工作的的开展有赖于科学规划,更离不开有效落实。村两委成员、扶贫工作组等扎根一线的基层干部对精准扶贫能否取得实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甘棠镇长冲坪村是全国民主法治先进村、娄底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仅在2015、2016年就成功帮助30余户贫困户脱贫。相对而言,长冲坪村的扶贫产业较为薄弱,但在村支部书记戴伟香等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长冲坪村用仅两年时间,争取上级投资和多方筹资130多万元,完成了道路硬化、村道亮化、庭院绿化及水利建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建成了便民服务的“村级民生服务超市”;通过强化基层党建,以积分制管理等制度督促党员、以带头作用和党课教育感染党员,让党员在结对帮扶、村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正是戴伟香书记这样的基层干部,为扶贫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了保障。


4、多主体联动
传统扶贫注重自上而下(且未到户)的资源输入,忽视其他社会主体在扶贫当中的参与、合作和分享,缺乏社会根基,导致项目偏离扶贫目标乃至损害社会团结。在双峰县的调研显示,有效的扶贫项目(尤其是产业扶贫项目)的共同点在于,能够将参与扶贫过程的多个主体、多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形成多主体联动的长效机制。
多主体联动,是指将政府、企业、村两委、贫困户等主体及其行为动机有机统一起来,使扶贫主体立足于他们各自的行为动机,将其各自的土地、资本、劳动力、信息、服务等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到产业中,利用各自优势共同促进生产要素综合作用的发挥,以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各主体的目标,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从林海苗木公司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到金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再到归古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以旅游业带动周边产业惠及贫困户…良好的扶贫成果背后,均蕴含着联动各个主体的链条。
政府制定规划、进行考核、提供资金与政策支持,为贫困户提供扶贫基金供其入股企业;针对企业推出倾斜性的贷款、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实现其脱贫目标。企业提供资本、平台、技术,通过劳务报酬、收益分红、技术培训、统一收购等,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也实现了自己的盈利目的、提升企业形象。村两委利用齐全的扶贫信息、与贫困户的密切联系,通过基层协调精准对接资源,将其落实到户,在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也落实了扶贫攻坚任务。而贫困户在双峰县精准扶贫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受益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有劳动力者提供劳力、有土地者流转土地,即使无劳动力也无土地,也可以通过专项扶贫资金入股扶贫产业,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扶贫先扶志,脱贫先立勤”,将农户融入精准扶贫,既提高其脱贫致富的动力,又使其获得了自我认可和自我提升,还能发挥贫困户的监督和反馈作用,真正实现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协同工作。


(二)关于农村精准扶贫的建议


1、借助网络通讯平台,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3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88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0、3%,手机网民规模达 6、2 亿。网络通信已然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而目标团体对政策的理解和认可程度直接决定了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双峰县扶贫中存在的村民参与度低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对政策不了解、不理解。针对农村中的年轻群体或者外出务工人员,扶贫机构可以开发相关的 APP应用程序,开通扶贫微信公众号、微博,一方面宣传普及精准扶贫的政策和知识,另一方面发布扶贫信息,包括公示信息、项目信息;同时开设监督咨询平台,便于群众及时地询问和监督。对于农村中的留守人员,其中大部分是老人和儿童,扶贫机构则应该充分利用村务信息栏、政策宣传栏、村广播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村干部和驻村干部要深入村民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解释和答疑解惑,矫正村民的认知偏差。


2、提升村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执行能力,加大对驻村干部的激励考核
村干部是联系村民最紧密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策执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政策是否被正确有效的落实。为了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设置扶贫奖励基金,对工作积极、效果显著、群众评价高的村干部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但对工作绩效差、群众评价低、违规违纪的村干部也要进行批评惩处。合理和适当的激励的前提是科学的考核。对村干部要进行考核,对驻村干部也要进行考核。 在人员的选拔上,各扶贫单位精选能力素质高的干部下村,驻村前明确工作任务和绩效要求, 同时落实兑现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在对驻村干部的考核上,应该结合工作任务和绩效目标由派出机关、扶贫机构和村民共同作出,侧重定量考核,注重村民对驻村干部的评价。在考核结果的使用上,派出机构要落实驻村前的承诺,将结果运用到荣誉晋升、薪酬福利等方面,充分调动驻村的意愿和工作积极性。


3、引入“互联网+扶贫”模式,推动农村电商发展
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成为大众熟知的营销推广平台。农村、农业、农民要脱贫致富,就必须与现代经济的对接,必然需要借助新思维、新手段。我国大力倡导“互联网+”助力农业、教育等事业的发展,精准扶贫工作也可以引入“互联网+扶贫”模式,一方面将农村特色农产品、生态旅游资源等信息进行移动营销推广;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招揽扶贫所缺的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等资源。通过互联网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是“走出去、引进来”,解决目前农村扶贫主体单一、资金来源单一、项目缺乏的有效路径。


4、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实践证明,产业化扶贫是扶贫开发的必由之路,也是精准扶贫的必然选择。强化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扶贫导向。要发挥农业产业化企业连市场、搞加工、带农户、抗风险的作用,让贫困群众从中持续受益从县乡要在争取上级产业扶持政策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类产业扶持资金,规范和约束受扶持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的扶贫行为,增强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强化与贫困人口的利益连接机制。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