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学习,科研,兴趣爱好,构成了蒋昊君的博士生活。良师领航,益友相伴,他的行囊里装着坚毅和沉稳,脸上闪耀着梦想的光芒。今天,他的故事向我们徐徐诉说……
蒋昊君,2020级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周珂教授。读博期间,积极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积极撰写并正式发表三篇核心期刊论文;曾经为地方立法建言献策,并获得肯定性省级领导重要批示。
PART.1
点滴积累,只问耕耘
1
Q:当初决定读博的时候,请问您是为什么选择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作为研究方向呢?
A: 最初读博的时候,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认识还比较感性,我从小对地理历史比较感兴趣,对大自然和祖国的大好河山非常热爱,后来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的影响,想以此为契机,在这样一个比较热门的部门法领域进行研究。还有就是看到我们国家,在生态治理方面的成果越来越多,更激发了我研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兴趣。
2
Q:看您已经发表了三篇核心期刊论文,请问在论文写作上您有什么心得或者经验可以分享一下吗?
A: 写论文,尤其是核心期刊论文,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阅读量,一定要博览群书,在写作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阅读与写作有关的书籍和文章。在平时积累的过程中,也要阅读一些法学基本理论以及部门法基本理论的书籍,这些书籍在形成正确的法学思维模式和逻辑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的论文写作方面,一定要注意论文整篇的谋篇布局,既要保证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也要保证段落内部的逻辑关系,更严谨一点要注意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
3
Q:在读博期间,您在学术上有遇到什么困难吗?遇到困难之后又是如何调整心态解决问题的呢?
A: 我觉得最大的困难还是在选题方面,因为在刚入学的时候,我的学术积累还不足,很难对选题有一个比较前瞻性的把握,很容易陷入迷茫。遇到这个困难,我会和我的导师周珂老师多加沟通,并把他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做好笔记,然后回去仔细琢磨研究。
4
Q:请问学长在经过了这几年的博士研究生的学习之后,认为什么能力是读博必备的呢?
A: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四年的博士生活,我感触最深的是法学本身是一门科学,是非常严谨的,更是需要去钻研探索的,因此,一定要有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去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
PART.2
打破局限,多元发展
1
Q: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你是如何保持学业和个人生活的平衡的?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A: 我平时喜欢吹萨克斯,也喜欢游泳和打篮球,在我学习比较疲惫的时候,我会去做一些体育运动,也会去培养一下自己的音乐爱好。
2
Q:我们了解到师兄多次参加科研项目与活动,请问您在参与的科研项目与活动中收获了什么呢?
A: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团队精神,感受到了团队拼搏奋斗的喜悦,就比如我在周珂老师的带领下和我的同门师兄,师姐,师弟还有师妹们一起申报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当时我们有时候会忙到很晚,但是我们都会带着喜悦回到自己的寝室,我们想到第二天还要继续去完成下一个任务,我们会觉得很有信心和斗志,觉得一天会非常的有收获,所以无论我们忙到多晚,我们都觉得很充实。当我们最后收到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立项成功的通知书时,我和导师、同门都非常的兴奋和激动,在那一刻,我觉得之前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非常值得的。
3
Q:读博期间遇到了哪些需要感谢的人呢?和他们有什么难忘的回忆吗?
A: 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周珂老师,老师除了在我学术方面给予我无私的指导外,在做人做事上,通过每天的耳濡目染,老师也潜移默化的塑造了我全新的人格。我清晰的记得导师在我第一篇论文上写下的评语,“作学问要有恭敬之心,惕惕然如对天地。”这句话我铭记在心并陪伴我走过博士的每一天。同时老师教会我最多的感悟是“赞天地之化育”,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山山水水养育的文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通过自己的研究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4
Q:学长博士毕业后,您的就业意向如何
A: 如果有机会,我想去考公务员,无论以后去哪工作,我都想把自己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PART.3
寄语未来
Q:学长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想说的吗?
A: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你们正青春,正是处于充满朝气、努力拼搏的人生起点,未来充满了一切的可能,希望你们在奋斗的过程中幸福快乐的生活,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