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湖南大学法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4人在团委书记、辅导员杨凯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车程抵达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并将在未来五天内开展以“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
2日下午,志愿服务团一行到达炎陵县霞阳镇,得到了炎陵县畜牧水产局工会主席何留成、鹿原镇星火村党支部书记唐蒔平的热情接待。短暂的休整过后,指导老师杨凯组织召开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团第一次会议,对未来五天的工作进行了分工布置。未来五天,法学院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团将在炎陵县鹿原镇、霞阳镇开展以“传统文化寻根调研”、“普法宣传青年行”、“精准扶贫调研”、“弘扬革命精神,致敬抗战老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杨老师还重点强调了团队纪律,特别是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
伴着习习微风,蒙蒙细雨,法学院“三下乡”团队没有休息就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首先来到了位于霞阳镇的红军标语博物馆,这里是中国唯一一家红军标语专题博物馆。“三下乡”团队成员们在展厅认真参观,拍照记录。在多媒体展馆内,现代声光及多媒体技术重现了红军当年在炎陵县开展革命斗争的真实情况,让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当年革命斗争年代的艰辛与不易。“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一支严守纪律的军队,亲民爱民的军队,深得民心的军队。一幅幅标语真实的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护,也深刻阐述了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三下乡”队员王浩在标语前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
参观完标语博物馆后,同学们又来到洣泉书院。洣泉书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毛泽东同志曾于1928年在洣泉书院亲自部署、指挥了接龙桥阻击战,掩护了朱德部队向井冈山转移。同学们在古色古香的洣泉书院中感受文化熏陶,追寻历史脚步。在毛主席塑像前,同学们三鞠躬,表达对伟人的缅怀和尊敬。在张子清烈士住所前,杨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张子清将仅有的食盐让给普通士兵消毒而自己却强忍剧痛的感人事迹。在将军照片墙前,同学们学习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表达自己对民族英雄的无限敬仰。
7月3日,同学们分成不同小组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当得知炎陵县鹿原镇有参观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兵时,杨老师专程带领同学们前去看望抗战老兵段知非老人,表达法学院学子对民族英雄的崇高敬意。段老看到同学们要来,高兴的穿上了军装,胸前戴满了奖章,其中有一块奖章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颁发的奖章,拿着奖章,段老饶有兴趣的为同学们讲解自己参军的历史和参加抗战、解放战胜的艰辛历程。“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不要打仗,打仗老百姓就会遭殃”,段老用朴实的话语向同学们表达对和平的珍重。同学们与老兵一一握手表达敬意,并合影留念。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我们三下乡的第一站就来革命教育基地‘寻根’和‘补钙’,目的在于学习党的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杨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第一天活动安排的目的,并提出要求。他希望广大同学能够充分利用炎陵县丰富的红色资源,将此次三下乡活动与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认真学习,扎实工作,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名‘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合格团员。
三下乡第一天,同学们满怀斗志,信心百倍,圆满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务。相信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法学院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定会圆满成功。
(通讯员:杨凯 何嘉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