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术成果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术成果 >> 正文

书讯 | 湖南大学法学院林婧老师新著《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研究》出版

时间:2024-09-29 浏览量:

5F0C


6031


本书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1YBQ014)的阶段性成果,并获得湖南大学出版社图书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立项资助。

Part 1 新书推荐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马贵翔 作者对印证之基础规则、基本规则及特殊规则的划分思路新颖,对证据链规则的体系性把握准确,特别是对最低数量规则、独立来源规则的探索有深度,创新性明显。该书对于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立法完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广 该书采用多学科视角,尤其是运用系统方法创造性地构筑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系统,并以图示化方式清晰展现该系统的宏观结构、微观构造,令人耳目一新。这无疑是全面、深刻阐明刑事证据印证规则及其运作机理的卓越著作。

Part 2 内容简介

我国刑事司法长期奉行的是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这一证明标准明确了认定事实的证据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但并未体现法官对案件事实形成内心确信的程度。这一局面在2012年之后有所改变。2012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针对证明标准增加了排除合理怀疑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法官更好地把握此前十分抽象的证明标准。但是,合理怀疑本身也是个抽象的问题,何为合理怀疑、合理怀疑的边界在哪里仍不明晰。换言之,在证明标准法定化的情况下,法官采信证据的过程、判断案件证据是否达到证明标准的路径并不清晰。可见,光有作为证明活动目标的证明标准并不足以引导法官认定案件事实,还需要法律设置一套通往证明标准的过程管理规则。刑事证据印证规则本质上是一种判断证明标准的过程管理规则。

从已曝光的刑事冤案来看,当初判决所认为的相互印证、形成完整证据链的定案依据中有不少都违背了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的应有之义:或定案根据本身不具有证据资格,或证据缺乏独立来源而真实性存疑,或存在伪造证据,或对于相互冲突的证据无视合理怀疑的存在人为隐匿、排除无罪证据而形成虚假印证等。刑事证据印证规则属于证据证明力规则的基础性规则。加深对该规则的研究对于提升证据规则研究的总体理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刑事立法、司法和刑事理论研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印证效果的异化,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的立法粗疏,这有赖于对刑事印证规则构成的深入研究和理论突破。立法和司法实践呼唤完备的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理论体系。

本书从实践中由于印证不规范、证据链不完整导致事实认定错误的现象和面向刑事司法人员的调研数据入手,分析我国现行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的立法和司法现状并提出相应问题,引出作为研究对象的刑事证据印证规则。厘清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的含义并对其功能、性质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探讨刑事证据印证规则在证据规则体系中的定位以及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结构形成的理论依据。随后进入本书重点问题的探讨,对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的具体规则构成进行综合性分析,即分层次解析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的宏观结构即刑事证据印证基础规则、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的微观构造即刑事证据印证基本规则、刑事证据印证特殊规则。最后顺理成章地在结语中总结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的立法构想。

Part 3 目次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的概念解析

第一节 何谓印证

第二节 何谓刑事证据印证规则

第三节 刑事证据印证规则在证据规则体系中的定位

第三章 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的心理学基础

第三节 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的管理学基础

第四节 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的法理基础

第四章 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的宏观结构

第一节 争点导向规则

第二节 可采性优化规则

第三节 最低数量规则

第五章 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的微观构造

第一节 独立来源规则

第二节 综合效力规则

第三节 反印证消除规则

第四节 禁止重复证明规则

第六章 刑事证据印证特殊规则

第一节 补强规则

第二节 辅助证据规则

第三节 隐蔽性证据规则

第四节 量刑事实的印证规则

结语

附录一 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问卷调查数据汇总

一、328份样本的数据汇总

二、62份来自法院的样本的分类统计

三、150份来自检察院的样本的分类统计

四、116份来自律师事务

后记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