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术动态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术动态 >> 正文

读书会|像自由一样美丽:人文法政读书会研读密尔《论自由》

时间:2022-11-08 浏览量:

文|林婷 黄铄凯

图|文闻一



2022年11月4日晚,由湖南大学法学院蒋海松老师指导、王先友律师思治项目支持的人文法政读书会在法学院405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研读英国著名哲学家密尔的著作《论自由》。2022级法学硕士黄铄凯做主题发言,2022级法律硕士文闻一、杨世琦进行主评议,2021级法律硕士邓淇韩与2022级数位硕士生等十余人参加。大家围坐一堂,纵舟于自由之海,畅所欲言,如围炉夜话,在互动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读书会伊始,蒋海松老师钩玄提要,并提出阅读《论自由》在当下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在阅读经典著作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术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二是密尔的自由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魅力,阅读《论自由》能反思传统中国自由思想的缺失,启示我们培育公共关怀精神;三是揭示教育自由、个性自由的重要性,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四是感悟人生哲学,《论自由》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的全新角度,有助于培育独立自主的现代人格。



黄铄凯同学针对序言、第一、二章的内容做主题发言,主要包括创作背景、功利主义的历史沿革、密尔对父爱主义的看法等。他指出《论自由》奠定了密尔作为自由主义者的地位。密尔早期受边沁功利主义的影响较深,但其并未全盘接受,而是基于自身理解发展出“改良版”功利主义。密尔所指称的“功利”是最广义的,以推动人的进步作为利益的根据。密尔还明确否认边沁功利主义中不区分快乐质量的做法,提出“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只满足的猪,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的观点。随后他敏锐指出,密尔对“父爱主义”的看法存在矛盾。一方面,密尔极力反对“父爱主义”,认为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方面,都不是充足的、正当的干涉个人自由的理由。但密尔又认为对于野蛮民族和未成熟的个体,可以对其自由进行干涉,这种矛盾无疑体现了密尔的帝国主义和精英主义思想。

在评议环节,文闻一同学针对密尔的“父爱主义”做了延伸讨论。他引用哈特《法律、自由与道德》的内容,提出哈特对密尔笔下的正常人做出如下描述:“他看着像是这样一个中年人:欲望相对稳定,不易人为地被外在影响刺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能使他满意或幸福;追求力所能及范围内的事务。”在社会生活中,正常人也难以总是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这种认知能力和意志能力的差别,给予了父爱主义存在的空间。密尔对父爱主义的反对值得在社会日常生活中重新审视。

随后,黄铄凯同学补充,密尔之所以担心个性自由受到限制,主要源自商业化和民主化的不断繁荣,这种繁荣很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平庸化和平均化,形成一股抵制或者说是敌视个性势力的力量,从而引出了“多数人暴政”的话题。

杨世琦同学通过苏格拉底和密尔的思想对比回应了这一话题。他指出,密尔特别关注多数人的暴政,并主张通过极端的、近乎绝对的自由来反对避免多数人的暴政。“人民意志”只是最多或者最活跃的一部分人民的意志,这样的结果是人民会要压迫其群体中的一部分。但苏格拉底则反对通过极端的自由来避免多数人的暴政,其认为民主体制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称这种制度下追求极端自由的人们“傲慢为有礼,放纵为自由,奢侈为慷慨,无耻为勇敢”。最后他总结,苏格拉底对于极端自由的排斥以及密尔对于极端自由的推崇分别是两种反对多数人暴政的思想进路,有殊途同归的意味。

随后,孙雨娴同学继续指出密尔文中“多数人暴政”的可怕之处,并分析政治暴政和现代的多数人暴政之间的区别、原因和危害。陆薪羽同学进一步补充道,多数人暴政真正的可怕在于社会本身在实施这种暴政。统治者暴政与“多数人暴政”的区别是,前者是对人们肉体的控制,而思想不在控制的范围之内,但后者对于人民是一种软性的、灵魂上的控制。张珞琳同学也赞同此种说法,认为个人独裁偏向于从制度层面剥夺公民做某件事的自由,而多数人暴政则是偏向于从精神层面剥夺公民拒绝做某件事的自由,几乎不给人逃避的途径,相比之下后者更为残忍。林婷同学则认为公众舆论引导的同质化倾向也进一步压缩了思想言论自由的空间。互联网时代人们擅长主动寻找与自己观点吻合的人,划分阵营。当一种观点为大多数人所拥护,他们便自觉地聚集起来,攻击不同的微弱的声音。此外,在算法推荐下,人们也不自觉地落入信息茧房之中,缺乏真正的讨论和反思。沈龙飞同学也以社交平台经历为例,针对法律人如何看待“多数人暴政”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蒋海松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导。首先他肯定了同学们的精心准备和积极参与,但也指出同学们存在对问题分析不够精准、发言者主题漂移、不能紧扣主题、对文本不够熟悉、似是而非、缺乏宏观把握等不足。在具体内容上,蒋老师提示大家关注本章中自由与权威的斗争线索、多数人暴政与少数人暴政之区别、群己权界等具体问题。他还引导大家讨论了中西文化中“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区别、古代思想中对多数人暴政的警惕,反思多数人暴政在网络时代的体现。

在自由讨论环节,大家各抒己见,氛围热烈。针对“多数人暴政”问题,王维同学提出询问:谁来定义暴政?张添同学则认为多数人的暴政其实是视角的转换。对于少数人来说,多数人所持的正义恰恰是一种暴政。针对“同质化倾向”问题,邓淇韩同学指出人们应保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针对“如何追求真理”问题,孙世亮认为如哲学家般只沉浸于追求真理,不顾世俗观点的状态过于理想化。

最后,蒋海松老师阐明评价是多元的,应当辩证地看待密尔的思想。 针对“密尔的中国观”,蒋老师拓展讨论了密尔等西方学者“法律东方主义”的复杂面向,既肯定其思想批判意义,又提醒大家西方将中国暂时落后这一事实判断转变为价值判断的文明等级论的思维误区。此外,对于“言论自由的限度”和“何为真理,如何追求真理”等宽泛的话题,可以留待下次读书会。



读书会结束时,蒋老师为每位参与者分发了《乌合之众》《容忍与自由》《刑法学讲义》《万历十五年》等书籍作为奖励,并鼓励大家开卷有益,勤加阅读。书卷多情似故人,真理越辩越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并期待下一次读书会的到来。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