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婷
2022年4月10日晚7:00,湖南大学本科生线上通识讲座第15期在“求是讲堂”直播间如约开讲。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蒋海松副教授以“四大名著的法政关怀和人生智慧”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盛宴。本次讲座由湖南大学教务处、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主办,法学院承办,法学院李婧嵘副教授主持,吸引了近四千人次在线观看。
讲座伊始,蒋海松老师与当下防疫现状巧妙结合,戏说四大名著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与话语方式。并以毛泽东主席痴爱三国西游、盛赞水浒红楼从中感悟革命道理为引,点明通俗小说承载着深刻的政治寓意和法律观念。随后,蒋老师围绕着法律智慧、政治洞察、团队管理、女性观念、心灵修行五个篇章,从法律观念和政治观念入手,谱写出一曲四大名著的法政智慧之歌。
首先,蒋海松老师提出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的政治性最强、治国之术最典型。他重新解读曹操“割发代首”典故内涵,分析曹操“名法之治”;又讲述诸葛亮实为法家代表人物之一,讨论“德刑并用”的治蜀方式。同时解析了三国宣扬天命德政的政治观与扬臣批君的独特君臣之道。
紧接着,蒋海松老师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西游记》是一个关于犯罪和救赎的故事,更是一部古代的法律宝典。“西游记中谁最精通法律?”蒋老师犀利发问,通过悟空八戒斗法、乌鸡国口头协议、猪八戒相亲等桥段,引用霍姆斯《法律之道》和哈佛大学名言,中西结合、穿越古今,幽默风趣地道出八戒是法律达人。《西游记》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法律文化,更是用文学笔法影射了明代的法制衰败与人情执法,批评弊政,追求自由。
《水浒传》则是四大名著中与法律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部,其以形形色色的案狱故事为素材,反映出传统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法律观念。蒋老师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误入白虎堂、武大郎谋杀案等情节为例,探讨《水浒传》中法治崩溃图景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分析了反抗权及其限度,同时也指出书中存在“滥杀”和“反法制”的无奈,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
而针对《红楼梦》这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蒋海松老师重点分析了书中开篇薛蟠强抢英莲、打死冯渊却逍遥法外的故事,结合王熙凤包揽诉讼等情节,讨论了古代吏治的败坏。《红楼梦》不仅有法律批判,也有文化批判,还涉及管理学、社会治理规则等。随后,蒋老师也反思了四大名著中对于女性观念的狭隘认知等。
最后,他阐明四大名著的伟大不仅“在于崇高的文学成就,更在于对社会的深刻洞察”,法律与文学的最大价值在于“让法律由条文进入到真实的生活场景”。四大名著中,无论是正面的法治经验还是负面的法治教训,都对新时代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提问环节,互动区热情高涨。来自方纲所的刘律师提问道,当今时代提“政法”较多,为何将四大名著里关怀称为“法政关怀”,以及其对今天的中国法治有什么借鉴意义?蒋海松老师提到,从古至今,法与政都有本质的联系,但相对而言“政治的标准较为抽象,法律的标准较为具体,良法善治,就是要从抽象的讨论落实为具体的方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到借鉴意义,他也再次总结,研究四大名著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的本土化的法治传统与法治观念,其中的法制得失值得当下法治建设不断省思。蒋老师还回答了其他提问。
讲座中,蒋海松老师打破法律课程常见的严肃沉闷,用活泼又不失哲理的话语讲述四大名著蕴含的法政关怀,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其中不乏针砭时弊的锐气。讲座带领同学们重温经典的魅力,更以别样视角对四大名著作出了新的阐释,讲座在同学们的点赞与感谢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蒋海松
中央电视台、中宣部“学习强国”等主讲嘉宾,全国七五普法先进个人、湖南省干部教育培训“三百工程”优秀教师、湖南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模范、法学院副院长。湖南省一流课程《法律与艺术》《法说西游记》主讲人,在凤凰网、《法治周末》、《法制与新闻》等诸多媒体开设“浪子海松话西游”“法说西游记”等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