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文 显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1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年份,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万众瞩目,“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稳步开启,法治中国建设不断深入。值此喜庆节点,欣闻由湖南大学主办的《湖湘法学评论》成功创刊,我谨向湖南大学、向《湖湘法学评论》编辑部致以热烈的祝贺!
《湖湘法学评论》的成功创刊,不仅是湖南法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法学期刊界的一件喜事。法学期刊是荟萃和展示法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平台,是法学研究成果发表的主渠道,对推动法学理论创新和法学研究繁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毋庸讳言,长期以来,相对于632所法学院系规模庞大的法学研究者和数十万法律工作者,法学期刊数量严重偏少,属于极为紧缺的资源。而且,现有的法学期刊也存在办刊特色不够明显、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湖湘法学评论》成功创刊,确实可喜可贺。这在我国法学期刊方阵中又增加了一支劲旅,优化了法学期刊布局,将推动法学期刊良性发展,为法学期刊界带来新的生机活力。西方有一支广为传唱的曲子When A Child is Born(“当孩子诞生时”),曲子表明,任何事物因其出世之初具有无限发展的机遇,总能激起人丰富的想象与深切的期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言:“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初生气象总是显得光芒万丈,生气勃勃!《湖湘法学评论》就是这“新生的婴儿”“初升的红日”,我们对它充满着各种美好的期待。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这对学术期刊的发展给出了最明确的指示,为建设高品质期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如何高起点、高水平推进期刊建设,也是法学界的重大问题。现就《湖湘法学评论》的期刊建设谈谈看法。
一、注重价值导向,做好思想引领
2020 年 11 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注重法治理论的引领作用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理论是重要引领。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借助法学期刊阵地,推动法治理论创新和法治文化创新,为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提供理论论证和智力支持,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思想旗帜是学术期刊的航标,坚守初心是学术期刊的天职。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说,“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这给我们办好法学期刊指明了方向。
特别是,注重价值导向和政治引领更是法学期刊的生命线。法学期刊是法学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守护者,是社会主义法学意识形态的坚定捍卫者。法学期刊管理者、编辑人员,负有法学意识形态管理和治理的职责,负有维护法学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希望《湖湘法学评论》自办刊伊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规办刊,回答法治实践中的“时代之问”与“中国之问”,服务法学理论创新和法治中国建设,为中国法治建设写下绚丽华章。
二、传承湖湘精神,弘扬中华文化
刊物以《湖湘法学评论》命名,颇具意味,让人立刻想起青年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晚会第一板块为“东方破晓”,背景板上展示了三个刊物,即《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湘江评论》。
1919年7月,伴随五四运动云雷激荡的滚滚潮流,青年毛泽东主编了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湘江评论》周刊,以探索改造社会的新路。他宣示《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并大声疾呼“浩浩荡荡的新思想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意气风发。《湘江评论》虽然地处湖南,目标却是放眼全中国、全世界,也得到了陈独秀、李大钊等党的主要创始人以及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知名文化人士的高度评价,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今天《湖湘法学评论》同样身处湘江之滨,更要继承毛泽东“脚踏实际”的风格,宣传法治新思潮,引导作者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法治实践中。要认真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续写新时代璀璨篇章。
同时,湖湘大地是法学发展的重镇,是中华文明传播的高地。以湖湘命名,也具有立足湖湘文脉、传承中华法制文明的宏大使命。湖湘文化具有重要影响,素有经世致用、传道济民的传统。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他还对湖湘文化经世致用这一重要精神内核予以褒奖,倡导用经世致用理念培养人才。这也启示我们,法学研究必须注重中国特色,植根中国文化,回答“中国之问”。关怀法政、践行法治就是经世致用传统的重要体现。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在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办学历史悠久,千年学府,弦歌不辍,文脉绵长。湖南大学法学学科也传承了深厚历史底蕴,享有“千年学府、百年法学”盛誉,对中华法律文明的研究、传承拥有优势。2020年4月,“中国古代经典中的法理”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隆重举行。大家公认,在千年学府讨论古代法理,堪称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天时地利人和”皆备。我们之所以选择在岳麓书院召开这次研讨会,就是希望借助湖湘文脉的高地,发出传承中华法理的呼声。中国古代法制文明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我们要不忘本来,汲取营养、择善而用。我期待,未来《湖湘法学评论》将依托湖湘文化和湖大法科的深厚底蕴,关注中国问题,传承中国文明,回应中国现实,体现中国特色,形成中国风格,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学学术话语体系,为中华法治文明的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三、推出精品栏目,凝练办刊特色
风格树立品牌,特色铸就形象。在琳琅满目的刊物中想要实现超越式发展,打造口碑,必须树立特色,推出品牌。从选题计划、栏目设置、议题设置等等都需要进行精心设置。我曾在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20 年年会上提出,在新时代法治的新阶段要在新的起点上办好法学期刊,就要做到“三个更高”,即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大影响。更高质量,要求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崭新的质量标准;更高水平,指的是思想水平、理论水平、学术水平各方面都有新的升华,办刊技术达到国际水平;更大影响,就是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好更大作用。具体到《湖湘法学评论》来说,我的建议是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
要做到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栏目的设计和特色凝练甚为重要。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兴学科方兴未艾。新兴学科需要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学科的更新迭代,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关注新的研究问题、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理论视角。我了解到,《湖湘法学评论》注重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前沿问题,倡导学科交叉和深度融合,引领法学界研究新问题、采用新方法、产出新理论,特别是在一定时期将聚焦基于大数据的数量法学等实证研究,在一般栏目之外开辟数量法学、法治评价、法律方法等专栏,这是很有创意的,也契合湖南大学的学科优势,值得肯定的。期待《湖湘法学评论》在凝练特色、办出风格、推动潮流等方面彰显出有力的引领性作用。
一个通过全面依法治国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正在锻造,一幅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蓝图正在激情绘就。我们有理由期待《湖湘法学评论》依托湖湘文化和湖大法科的深厚底蕴,依靠法学界的广泛支持,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推动实现中华法治文明的伟大复兴作出殷实奉献,为中国法学的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发展书写璀璨篇章!
《湖湘法学评论》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的法学学术期刊,于 2021 年创刊,由屈茂辉教授担任主编。本刊为中文版季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 ISSN 2097-020X,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 CN 43-1556/D。
本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立足中国,借鉴域外经验,刊载法治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成果,突出实证研究特色,以服务法学理论创新和法治中国建设。
本刊严格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充分尊重专家评审意见,结合刊物定位、宗旨、特色、学科等因素,以决定刊用稿件。本刊设置“马克思主义法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名家特稿”“热点研讨”“智慧法治”“青年法苑”“域外法治”“法学教育”“交叉前沿”“数量与计算法学” “纪检与监察法学”等栏目,并根据选题规划灵活设置相关栏目(请关注“湖湘法学评论”微信公众号),欢迎作者针对栏目投稿。
《湖湘法学评论》致力于成为一本倡导实证研究的高水平法学学术期刊,对基础理论话题与社会热点问题予以双重关注,强调问题性、思想性、 科学性,勠力打造供海内外法学界展开学术交流与思想争鸣的高水平学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