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院新闻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学院新闻 >> 正文

厦门大学法学院周东平教授开讲“东亚的死刑”

时间:2019-12-01 浏览量:


2019年11月29日,东方法律文化分会执行会长、厦门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周东平教授应邀做客湖南大学法学院,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东亚的死刑”的精彩学术讲座。讲座由法学院助理教授欧扬主持。此次讲座吸引了百余名湖南大学法学院师生及校外人士参加,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周东平现为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担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东方法律文化分会执行会长、福建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等。出版专著《犯罪学新论》,主编《中国法制史》《<晋书刑法志>译注》《法律史译评(1~6卷)》等,在《历史研究》《法学研究》《法制史研究》(中国台湾)《東方學報》(日本)等中外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并翻译译著、论文等30有余。



周东平教授首先以图片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古今中外的各种死刑执行方式并进行讲解,引发了大家对东亚死刑的兴趣及思考。

接着,周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第一、研究东亚死刑的原因。受历史、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东亚地区在法律文本层面一致保留死刑,这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死刑与社会观念、礼仪、宗教、艺术等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东亚死刑对解释东亚世界具有焦点性的意义。

第二、研究东亚死刑的目的和意义。从法刑领域来看,研究东亚死刑有助于了解国家死刑权力的来源、原因、社会观念、期待效果、意义等,并了解死刑的执行方法、意义、社会认识等随历史变迁的原因。人们对死的思考和对死刑残酷标准的认识随时空而变化,因此研究死刑应当在相同的时空、群体中做相对的思考。西方文明国家废除死刑已经成为趋势,而印度、伊斯兰、中华地区并未形成废除死刑的潮流,对于今日世界的死刑废止问题有支持论者,也有废止论者,周教授认为思考死刑存废需要直面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作用,从纵向时间角度和横向空间角度来研究。

第三、东亚死刑的若干问题。周教授从八个问题切入,其认为从秦汉至明清,律令制度下面,法定正刑基本没有变化。研究“社会与死刑问题”,可以从法律规定的刑罚外围视角、考虑应对国外影响的政治和社会因素、“中国吃人的历史”角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中国古代死刑具有二重构造,即对“身体(生命)的处刑”和对“尸体的处刑”。中国刑法向一般预防极力倾斜,其原理涉及皇帝的立法权,皇帝裁判、御笔断罪能够轻易地超越法律的特性。“廷杖”与“赐死”等刑罚是皇帝儆戒官僚的私刑,也是一种礼的实践。中国刑罚缺乏报应刑思想,但中国社会复仇意识极强,复仇事例不胜枚举。死刑的价值包含了与死刑犯自身死亡的自觉、死刑执行方法等相冲突的宗教性、文化性要素,人们如何思考、对待死后世界与死刑执行方式密切联系。印度法系与中华法系迥异,等级制度与等级制度下的社会秩序是印度法系的前提。以日本死刑存废受到美国死刑存废论的影响为鉴,死刑究竟废止还是保留,应建立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之上,构筑理论,做出判断。

最后,周东平教授总结道,从法制度、法思想、法社会学、法与宗教角度来研究东亚刑罚、行刑,为我国死刑研究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思考死刑问题,需从时空、历史、思想、习惯等方面予以考虑,并直面当代死刑存废问题。



互动环节,大家就终身监禁、中国传统死刑与宗教、死刑功能等问题向周东平教授进行了请教,周东平教授逐一进行了耐心解答。

讲座最后,听众以热烈掌声感谢周东平教授的精彩讲授,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图文/张芳芳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