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长沙电视台 2019年报道
中午十二点,午餐时间,湖南大学不少学生和老师都迫不及待地奔赴去了食堂,而在法学院的一间校园咖啡厅里,老师却在深情并茂地讲课,周围还围坐着不少老师和学生。你以为这是课堂?其实这是湖大法学院老师之间利用午餐时间进行的学术交流。今天的《爱国情 奋斗者》,我们来认识这位“学术午餐”的召集人——汪全军。
2016年从厦门大学法学博士毕业后,汪全军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教书育人。在和同事接触过程中,他发现,法学院的老师因为研究方向不同,交流得少,单打独斗的时候多。同时,他也了解到,其实大家都希望有个平台可以经常深入地交流。于是,他萌生了搭建这样一个平台的念头,让年轻老师成为平台的主讲人、生力军。
湖南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汪全军:因为年轻老师刚刚博士毕业,对于学术的热情还保持得比较好,在教学等各个方面也需要向有经验的老师求教,所以说他们是最有需求、也最有愿望来表达的人群。
在年轻老师的支持、带动下,“学术午餐“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除寒暑假外,定时定点“美味开餐”,每周一期,每期1个主题,截至目前共开展了24期。不少老师和学生已经把这份特别的午餐当成了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院长助理 蒋海松:对校园文化氛围来说,我们特别感谢有“学术午餐”的制度,中午大家都不用忙着去食堂吃饭,也不用匆匆忙忙赶回家里了,可以更加从容不迫地点一杯咖啡互相讨论,让我们的情感成为一个学术共同体。
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罗英:他会让我知道,这个院需要一些人站出来做一些公共的事情。他能够(和我们)一起把法学院推向更好,我们大家都从里面受益。
如何让学生把这些相对枯燥的基础知识真正听懂、理解并有所收获?在汪全军的课堂上,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学科和一些网络流行热点,统统都会涉猎。“合胃口”的教学模式,也让他的课堂广受好评,场场爆满。
湖南大学法学院学生 李瑞琦:汪老师是个很有魅力的人,不是因为他长得帅,主要是因为他的知识面很广,知识是一个可以提升人魅力的地方。
湖南大学法学院学生 郑炜雯:他一直都是用一种比较轻松的语言在讲课,也会附带讲一些容易让我们听得懂的案例。
针对法学学科实践性的要求,汪全军还会定期带着学生去律师事务所、法院等地开展实践活动,在培养了学生对法学的热情同时,也为他们继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湖南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汪全军:今后的话,首先我肯定要培养更多法治人才,让更多毕业生参与到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