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师资队伍 >> 教师风采 >> 正文
您的位置: 法学院 >> 师资队伍 >> 教师风采 >> 正文

重磅 |张智辉教授《刑事法研究》五卷本隆重面世

时间:2019-11-27 浏览量:

我国首套检察特色的刑事法学研究著作面世,中国检察出版社2019年版,张智辉著。丛书共分为五卷,分别是《刑事法研究第一卷·中国刑法学》《刑事法研究第二卷·国际刑法学》《刑事法研究第三卷·刑事诉讼法学》《刑事法研究第四卷·犯罪学》《刑事法研究第五卷·检察学》。



内容提要

《刑事法研究》丛书分为五卷,其内容集中体现了作者从事检察理论研究工作以来,对刑事法学领域一些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第一卷《中国刑法学》,其内容既有对刑法基本原理的分析,也有对具体罪名的法律适用及立法完善的思考,还有对刑法改革的反思与探讨。第二卷《国际刑法学》,内容包含了对国际刑法基本问题、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反腐败国际合作以及国际刑事法律文件与国内法衔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反思。第三卷《刑事诉讼法学》,全面梳理了刑事司法理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公诉权、羁押制度、逮捕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全面审查制度、控辩制度、诉讼监督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第四卷《犯罪学》重点关注了犯罪学基本理论、犯罪预防原理与规律及方法、腐败犯罪的原因与预防等前沿问题。第五卷《检察学》,内容包括检察学理论与改革、检察制度、检察机关的法律地位及作用、检察权的性质及行使等诸多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五卷本所辑录篇目多以作者已发表期刊文章、会议发言、专著中部分内容为基础,结合当前法律实务中的热点与难点加以修改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参考价值。

作者介绍


张智辉,1954年生于陕西武功。法学博士,现任职于湖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检察学。

张智辉教授1972年参军。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即西南政法大学),成为该校恢复招生后的首届新生。本科就读期间开始理论研究,在《法学研究》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试论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理论根据》。1982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师从高铭暄、王作富教授攻读刑法专业硕士学位,开始对刑事责任、犯罪学和国际刑法的系统研究,撰写并发表了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在此期间与华夏出版社、西南政法学院《国外法学参考》等合作,参与翻译了《英国刑法导论》《肯尼刑法原理》《新犯罪学》《国际刑法典草案》等多部译著。1984年硕士毕业分配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从事出版编辑工作。1986年以其硕士论文为基础增订出版了第一本专著《我国刑法中的流氓罪》。此后至今,张智辉教授始终站在刑法理论的前沿刻苦钻研,笔耕不缀,先后出版了8部重头学术专著。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张智辉教授是国内最早在国际刑法学研究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至今仍在中国国际刑法学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6年,张智辉教授调入中国检察理论研究所(2004年1月改名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进一步深入检察学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多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检察学研究论文;同时,张智辉教授作为检察理论研究所的负责人,带领团队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理论,为中国检察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智辉教授一直从事刑事法律科学和检察学研究工作,其在刑事法律科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犯罪学、国际刑法学。学术成果主要有:个人著作8部,主编、参编、参加翻译学术著作54部,发表论文80余篇,获各类科研成果奖16次。其中,独著《刑事责任通论》(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于1999年获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奖项“全国检察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金鼎奖”图书一等奖第一名;担任第一编主编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中国预防犯罪通鉴》(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出版)获中国图书一等奖;担任主编的《司法改革热点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于2001年获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奖项“全国检察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金鼎奖”图书一等奖第一名;独著“刑法改革的价值取向”于2003年获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奖项“全国检察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金鼎奖”论文一等奖第一名。


转自中国检察出版社

湖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电话: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