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实证·数量法学】
社会危机下16~19岁进城务工青年考察:压力、越轨行为与主流社会认同
钟 华 肖 卿 陈荣毅 肖景嘉
民事责任的强化会影响独立董事辞职事件的市场反应吗
徐文鸣 张心怡 王 喆
透视中国“版权蟑螂”——基于涉视觉中国两家公司 3965 份判决书的分析
陈杭平 胡家涵
【湖湘法学名家】
探索金融法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进路——刘定华教授金融法治思想述要
刘 辉
【学术专论】
案例库建设背景下指导性案例评估机制构建
刘树德 毛 琳
我国刑事赔偿制度的救济漏洞及其填补
张悠悠
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会计师过失审计的侵权责任
刘琬乔
调解在行政纠纷解决中的兴起及其中国式解读
刘子婧
比较法视域下我国认罪认罚案件证明标准的实践检视及再审视
林 静 王瑞坤
【学术动态】
实证法学研究与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第十届数量法学论坛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黄舒琪
【书评】
一种理论调和:作为双重属性实体的国际组织——评《国际法上国际组织的概念》
张文瑶
【域外法学】
比较法视野下的必要共同诉讼问题
[希腊]迪米特里斯 • 提克卡斯(著)宋史超(译)
摘要
【实证·数量法学】
1.社会危机下16~19岁进城务工青年考察:压力、越轨行为与主流社会认同
作者:钟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肖卿,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系;陈荣毅,中南大学人文学院;肖景嘉,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社会学系
[ 摘 要 ] 通过对 13 名湖南长沙的 16 ~ 19 岁青年进行质性访谈,反思默顿、艾格纽、霍尔等学者关于压力与边缘青年越轨行为之间关系的诸多论述,即社会危机可能增加边缘青年的压力,进而促使其反抗主流社会并实施越轨行为。同时,区分了疫情作为社会危机给这些青年边缘人群带来的压力类型以及他们对于这些压力的感知与反应,并发现压力的增加并不必然地导致越轨行为的增多。在疫情期间,这些青年在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再生产维度上都成为主流社会的积极维护者,为稳定的社会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
[ 关键词 ]青年研究;越轨;压力理论;质性访谈;亚文化
2.民事责任的强化会影响独立董事辞职事件的市场反应吗
作者:徐文鸣、张心怡,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院;王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 摘 要 ]基于 2018 年至 2023 年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辞职事件,量化分析民事责任变化对该类行为及市场反应的影响。首先,对上市公司公告的梳理显示,康美案一审判决作出后,独立董事辞职的绝对数量增长较为显著,但相对比例仍然维持低位,“辞职潮”效应并不明显。其次,以事件研究法测量市场反应,结果显示,公告日事件窗口内存在显著为负的超额收益率,说明独立董事辞职行为向市场传递了有关其任职上市公司有价值的新信息。最后,双差分回归分析将康美案一审判决作为实在法层面提升独立董事民事责任的外部冲击,并将独立董事因任期届满被动离职作为控制组、主动辞职作为处理组,发现在该判决公开后,处理组上市公司股票出现了显著更大的负超额收益。上述实证研究说明,独立董事辞职行为会引起显著为负的市场反应,而增强独立董事面临的民事责任会加剧辞职行为所引起的负面反应。
[ 关键词 ] 独立董事;民事责任;超额收益;事件研究法;康美案一审判决
3.透视中国“版权蟑螂”——基于涉视觉中国两家公司 3965 份判决书的分析
作者:陈杭平、胡家涵,清华大学法学院
[ 摘 要 ]版权蟑螂以诉讼为中心构建商业模式,通过诉讼实现“创收”(获得损害赔偿金)或者“揽客”(将被告转为签约客户)。基于对涉视觉中国两家公司的3965 份判决书样本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只选择商事主体作为被告,集中向广东、天津、北京三省市法院提起诉讼;程式化的诉讼工具包括出具图片公司授权书、有水印的图片,加盖可信时间戳,指向著作权侵权法定赔偿方法;提出的诉请金额可获得 20%左右的支持率,单张图片平均可获得 2000 元左右的赔偿金。从法经济学视角透析版权蟑螂,其提起诉讼并不促进版权市场的发展,而是具有负外部性,且加剧了法院案多人少矛盾。对于版权蟑螂提起的诉讼,应当从诉讼收费、法定赔偿标准、事实解明度(举证充分性)等方面加以规制。
[ 关键词 ] 版权蟑螂;诉讼创收;诉讼揽客;法定赔偿;案多人少
【湖湘法学名家】
4.探索金融法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进路——刘定华教授金融法治思想述要
作者:刘辉,湖南大学法学院
[ 摘 要 ]作为我国著名的金融法学家和金融法教育家,刘定华教授在金融法各领域进行了系统的钻研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丰富的金融法治思想。他在学界首次对金融关系作出“四分”,即金融宏观调控关系、金融监督管理关系、金融业务经营关系、金融机构内部关系,并相应地概括了我国金融法调整的四种法律关系。他较早提出了金融监管模式应与金融经营模式相适应的基本原理,并为我国混业经营趋势下的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刘定华教授对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原理进行了解构,对我国票据的部分承兑、票据保证人责任完善、票据无权代理的法律责任、票据伪造的法律责任分担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对《票据法》第 18 条的修改提出了明确的建议。他还针对证券虚假陈述的民事法律责任追究,尤其是对行政处罚前置程序的去留、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基本原则、证券私人诉权等问题提出了建议。此外,他对我国民间金融的治理创新以及统一信托监管体制等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学术探索
[ 关键词 ] 刘定华;金融法;法治思想;金融监管
【学术专论】
5.案例库建设背景下指导性案例评估机制构建
作者:刘树德,湘潭大学法学院;毛琳,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
[ 摘 要 ] 2024 年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为统一法律适用、强化诉源治理、助力学术研究提供了权威精准指引,其中指导性案例在案例库建设与运用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指导性案例发布十年以来,只有遴选入口而没有退出出口、修正路径,导致部分不再具有援引参照价值或者存在缺陷、不适应司法实践需求的指导性案例仍滞留在指导性案例群之中,引发法官“不愿援引”“不敢适用”的现实乱象。同时,退出和修正渠道的缺失使指导性案例的遴选变得愈加审慎、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指导性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又进一步加剧了指导性案例的“鲜见参照”现象。指导性案例功能的虚化、弱化极大地抑制了其生命力,只有通过建立科学化、系统化、阶层化的指导性案例评估机制,定期疏通指导性案例退出和修正通道,方能从根源上改善指导性案例质量,逐步推动指导性案例制度乃至人民法院案例库良性运转。
[ 关键词 ] 指导性案例;评估机制;法律适用监测反馈;法律统一适用;案例库建设
6.我国刑事赔偿制度的救济漏洞及其填补
作者:张悠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 摘 要 ]我国刑事赔偿制度采取违法归责原则、无罪羁押赔偿原则,导致了合法刑事拘留不予赔偿、轻罪重判超期羁押不予赔偿、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等未羁押措施不予赔偿等救济漏洞的出现,从而使得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受害人无法得到救济。根据危险责任理论,国家进行刑事追诉活动导致刑事冤案发生,无论是否违法,均应对受害人进行救济。与特别牺牲理论相比,危险责任理论的适用虽然会模糊刑事赔偿和刑事补偿的界限,导致合法行为造成的损害也被纳入刑事赔偿范围中,但其与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第 2 条的规定相符,可作为我国刑事赔偿的理论基础。为填补救济漏洞,无须制定单独的《刑事补偿法》,而应修改《国家赔偿法》,建立一体化的刑事赔偿制度,采用“外在统合,内在细分”的双层架构:在外部不应区分赔偿和补偿,而应先对受害人进行救济;在受害人取得救济后,刑事司法机关内部再区分赔偿与补偿,对违法行使公权力的刑事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追偿。
[ 关键词 ]刑事赔偿;刑事补偿;危险责任;无罪羁押赔偿原则
7.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会计师过失审计的侵权责任
作者:刘琬乔,内蒙古大学法学院
[ 摘 要 ] 在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会计师过失审计时承担侵权责任的法理基础应从“看门人”功能失效转向对投资者合理信赖落空的责任。会计师的重大过失判断以审计准则为主要依据,其与发行人承担连带责任并非基于共同侵权责任、帮助人责任或者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责任,而是“所有人均对损害承担全部责任,承担连带责任是符合完全赔偿原则与禁止不当得利原则的必然选择”这一法理的运用。会计师的一般过失判断标准应严于审计准则,以勤勉尽职为主要价值判断依据,其承担的损害赔偿范围是“未进行谨慎业务活动而导致真正机会丧失”的等值。比例连带责任是为规范《民法典》第 1171 条竞合因果关系案型的特殊情形而产生,不应适用于会计师一般过失时与发行人的共同责任形态。会计师对真正机会丧失的责任类似于安保义务人一般过失时对危险源控制失败后的机会丧失责任,且补充责任蕴含的法律政策选择、制度功能有益于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实现会计师与投资者的利益平衡。
[ 关键词 ]证券虚假陈述;会计师;过失审计;侵权责任
8.调解在行政纠纷解决中的兴起及其中国式解读
作者:刘子婧,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摘 要 ] 近年来,将调解适用于行政纠纷解决的立法和实践趋势逐渐增强。与西方因解决“诉讼爆炸”而兴起的 ADR 运动不同,我国调解制度是一种承载多元社会治理目标的灵活治理工具,呈现从民间到官方,从民事纠纷解决领域到行政纠纷解决领域渐次扩张的演变脉络。有别于大陆法系传统的“公法—私法”二分思维范式和新公共管理浪潮下“合作国家”的理念,行政纠纷调解的兴起折射出我国“国家—社会”二元合一的独特社会治理理念。但是,行政纠纷调解并非没有界限,可以通过“概括+肯定列举+否定列举”的方式为其划定边界,将调解严格限定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避免滥用调解导致对法定职责的规避和对公民合法诉权的剥夺。
[ 关键词 ] 调解;行政纠纷解决;实质性化解争议;社会治理
9.比较法视域下我国认罪认罚案件证明标准的实践检视及再审视
作者:林静,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瑞坤,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 摘 要 ] “排除合理怀疑”是在竞争性诉讼关系语境下发展出的风险分配的机制。“排除合理怀疑”之“合理”,实质上指向了事实认定者对事实形成确信的谨慎标准。在认罪认罚案件中,诉讼语境随被告人的认罪认罚发生变化,证明对象也从对要件事实的证明转为对要件事实与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审查。在以追求实质真实为底色的刑事诉讼理念下,我国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并未降低,仍然需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但由于证明对象的转移及谨慎标准的语境依赖,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难度在事实上有所降低。
[ 关键词 ] 认罪认罚;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合作性司法
【学术动态】
10.实证法学研究与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第十届数量法学论坛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黄舒琪,湖南大学法学院
[ 摘 要 ] 湖南大学主办的第十届数量法学论坛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024 年 6月在长沙举行,来自国内外 20 余所高校、研究机构的 60 余名与会学者围绕“实证法学研究与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从法学实证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进展、数字时代的挑战与应对等角度,围绕公共政策与司法制度的实证效能、法官裁判行为实证检视和数字法治的方法革新与实践探索等重大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对话,立足中国法治实践,融通国外优秀研究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自主性、原创性知识及理论。面对数字时代新的挑战和机遇,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法学实证研究的应对之策在于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加强跨学科、跨国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构建具有自主性、原创性、科学性、标识性、包容性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 关键词 ] 法学实证研究;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司法制度;裁判行为;数字法治
【书评】
11.一种理论调和:作为双重属性实体的国际组织——评《国际法上国际组织的概念》
作者:张文瑶,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摘 要 ] 加斯巴里的《国际法上国际组织的概念》的理论旨趣不单纯在于尝试转变国际法学界对国际组织概念非此即彼解读之局面,而在于从法律属性视角构建一个关于国际组织的法律概念。该书主线遵循传统分析实证主义研究路径,考察4种不同的国际组织概念的历史渊源,并讨论其得失,借助国际法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提出了将国际组织定义为双重法律属性实体的理论。双重属性理论依赖于绝对合法性视角,实质是对功能主义和行宪主义国际组织概念的扬弃,将国际法层面的国际组织和内部规则层面的国际组织调和为一个整体性概念:国际组织制定的源于国际法的法律制度同时具有国际性与内部性。在双重法律属性视角下,国际组织责任、条约法以及国际组织所制定法律效力等重要问题能得到全面的解释。虽然尚未在该概念下建立应用于司法实践的完整框架,但加斯巴里发展的双重属性理论仍为国际法上国际组织概念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智识资源。
[ 关键词 ] 国际组织;功能主义;行宪主义;双重法律属性;法律体系
【域外法学】
12.比较法视野下的必要共同诉讼问题
作者:[希腊]迪米特里斯·提克卡斯,希腊雅典大学法学院
译者:宋史超,东南大学法学院
[ 摘 要 ] 共同诉讼制度可以追溯到罗马法,并在欧洲各法系中广泛存在。在法国、德国和希腊,必要共同诉讼都没有立法定义。必要共同诉讼常常与多数人之债关联。必要共同诉讼根植于实体法,即使是所谓基于诉讼法原因的必要共同诉讼也不例外。必要共同诉讼的程序构造涉及当事人的地位、未出席者的代理、诉讼行为的效果,需要着重考虑共同诉讼人的实体处分权是共同的还是独立的。需要对必要共同诉讼人的上诉问题进行特别探讨,这包括仅部分必要共同诉讼人上诉与部分必要共同诉讼人放弃上诉如何处理、上诉期间的计算、未上诉的共同诉讼人如何参加二审程序等问题。
[ 关键词 ]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诉讼行为;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