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资深主讲人、广州大学法学院刘云生教授做客岳麓法学名家讲坛,在湖南大学法学院带来了题为“民法典文化解读”的精彩学术讲座。讲座由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蒋海松副教授主持,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副制片人陈德鸿、执行主编张振华、孙辉刚及法学院师生、诸多校外人士参加了讲座。
刘云生教授系二级教授,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法学科带头人,CCTV12频道“法律讲堂”文史版资深主讲人,《中国不动产法研究》主编(CSSCI来源集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曾荣获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最具引导力奖”,所主讲的大型专题节目《中国家法》50集分别作为2017、2018两年春节特别节目、两会特别节目、十九大特别节目播出,获得一致好评,并主讲《大明权宦刘瑾》、《大明魔咒魏忠贤》、《民法总则法文化解读》、《年话民法典》、《民法典文化解读》系列节目。刘云生教授的新著《民法典文化解读》在北京书展等举办系列新书读者分享会。
(刘老师央视开讲民法典)
在“民法典文化解读”这一宏大问题中,刘云生教授具体选取了“善良风俗解读”这一主题进行讲座。刘教授首先阐明,善良风俗是法律认可并具有权威性、调控力的主流伦理道德法则与行为准则。他通过讲述小两口拆掉老人灶台的案例,生动具体地讲明了何为“善良风俗”,以及如何看待“善良风俗”。他指出,类似灶神崇拜这种中国传统古文化,不只是单纯的民俗信仰,还代表着民间禁忌,反映的是一种精神自由和人格尊严,必须予以尊重。
随后,刘教授从“善良风俗”的类型区分、功能识别以及司法适用等角度详细解读了民法典中的“善良风俗”。在“善良风俗”的类型区分方面,刘教授从效力判定、法源审查、道德激励或批判以及权利保障或限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在“善良风俗”的功能识别方面,刘教授从提供指引、弥补漏洞以及矫正偏失等方面进行阐述;在“善良风俗”的司法适用方面,刘教授则分别从“善”、“良”以及公开性、持续性和权威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在对每一具体问题的解读中,刘教授都分析了真实贴切的案例,如通过真实案例中的“鬼屋“讲述其与住宅安宁权和相邻权的联系、通过真实案例中的祭祀讲述其与人格权、身份权和财产权的联系等,讲座内容既充满趣味,又更加清晰易懂。
在提问环节,法学院学生踊跃提问,就“适用民法中具体规则时与善良风俗相冲突如何处理”“善良风俗本身是否有冲突”等问题,刘教授针对问题作出了精彩的回答。
(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组参与讲座)
最后,主持人蒋海松副院长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表示,讲座深刻揭示了法典背后有思想,法律条文之下有文化根基,启示了我们要从更广泛的文化角度思考法律问题。他也衷心感谢刘教授在百忙之中莅临学院进行讲座,不管是其深刻的学术观点还是生动的讲课艺术,都让人受益良多,听众都意犹未尽。在与会人员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
图文/徐童
审核/马启明